大中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和验收的详细步骤与方法
一、机床主体初就位和连接
用户在机床到达之前应按机床制造商提供的机床基础图做好机床基础,在安装地脚螺栓的部位做好预留孔。当数控机床运到用户后,按开箱手续把机床部件运至安装场地。然后,按说明书中介绍把组成机床的各大部件分别在地基上就位。就位时,垫铁、调整垫块和地脚螺栓等相应对号入座。
然后把机床各部件组装成整机部件组装完成后就进行电缆、油管和气管的连接。机床说明书中有电气接线图和气、液压管路图,应据此把有关电缆和管道按标记一一对号接好。
此阶段注意事项如下:
1)机床拆箱后首先找到随机的文件资料,找出机床装箱单,按照装箱单清点各包装箱内零部件、电缆、资料等是否齐全。
2)机床各部件组装前,首先去除安装连接面、导轨和各运动面上的防锈涂料,做好各部件外表清洁工作。
3)连接时特别要注意清洁工作和可靠的接触及密封,并检查有无松动和损坏。电缆插上后一定要拧紧紧固螺钉,保证接触可靠。油管、气管连接中要特别防止***从接口中进入管路,造成整个液压系统故障,管路连接时每个接头都要拧紧。电缆和油管连接完毕后,要做好各管线的就位固定,防护罩壳的安装,保证整齐的外观。
大中型数控机床试运行
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完毕后,要求整机在带一定负载条件下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自动运行较地检查机床功能及工作可靠性。运行时间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采用每天运行8h,连续运行2~3天;或24h连续运行1~2天。这个过程称作安装后的试运行。
考核程序中应包括:主要数控系统的功能使用,自动更换取用刀库中三分之二的刀具,主轴的、及常用的转速,快速和常用的进给速度,工作台面的自动交换,主要M指令的使用等。试运行时机床刀库上应插满刀柄,取用刀柄重量应接近规定重量,交换工作台面上也应加上负责。在试运行时间内,除操作失误引起的故障以外,不允许机床有故障出现,否则表明机床的安装调试存在问题。
工作中数控系统常见故障及造成原因有哪些?
常见故障及造成原因:
位置环:这是数控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并与位置检测系统的反馈值相比较,进一步完成控制任务的关键环节。它具有很高的工作频度,并与外设相联接,所以容易发生故障。
常见的故障有:
①位控环报警:可能是测量回路开路;测量系统损坏,位控单元内部损坏。
②不发指令就运动,可能是漂移过高,正反馈,位控单元故障;测量元件损坏。
③测量元件故障,一般表现为无反馈值;机床回不了基准点;高速时漏脉冲产生报警可能的原因是光栅或读头脏了;光栅坏了。
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与电源电网,机械系统等相关联,而且在工作中一直处于频繁的启动和运行状态,因而这也是故障较多的部分。
电源部分:电源是维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支持部分,它失效或故障的直接结果是造成系统的停机或毁坏整个系统。一般在欧美***,这类问题比较少,在设计上这方面的因素考虑的不多,但在中国由于电源波动较大,质量差,还隐藏有如高频脉冲这一类的干扰,加上人为的因素(如突然拉闸断电等)。这些原因可造成电源故障监控或损坏。另外,数控系统部分运行数据,设定数据以及加工程序等一般存贮在RAM存贮器内,系统断电后,靠电源的后备蓄电池或锂电池来保持。因而,停机时间比较长,拔插电源或存贮器都可能造成数据丢失,使系统不能运行。
立式数控车床温度过高的原因
一方面,机械部件的异常舫损和管道的阻塞等常见的故障形式都会造成相应部位的温度升高。因此,溢度是表征机械故障的一个特征参量;另一方面,机械零件的性能又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过高,会使零件的性能降低,甚至还会造成零件的烧损,因此,温度也是引发立式数控车床机械设备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温度监测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温度监测是指利用各种测温仪器,测量机械装置的温升情况,并与机械装置正常运行时的温度进行比较,从而诊断出发生故障的零件和故障程度。在立式数控车床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监测中,测温方式可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两大类。接触式测温具有快速、正确、方便的特点,因而在各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能满足某些特殊场合的测温要求,如高压输电线接点处的温度监测、炼钢高炉的温度监测等。而对于这些场合,必须采用非接触式测温的方式。非接触式测温的方式具有不***被测对象的温度场,可测量运动部件温度的优点,但其只能测量系统的表面温度,而不能测量内部温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