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车间的管线非常复杂,所以对这些管线均采用隐蔽***方式。具体隐蔽***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技术夹层
(1)顶部技术夹层。在这种夹层内一般因送、回风管的断面***1大,故作为夹层内首先考虑的对象。一般将其安排在夹层的***上方,其下安排电气管线。当这种夹层的底板可承受一定重量时,可以在上面设置过滤器及排风设备等。
(2)房间技术夹层。这种方式和只有顶部夹层相比,可以减少夹层的布线与高度,可以省去回风管道返回上夹层所需的技术夹道。在下夹道内还可设回风机动力设备配电等,某层无尘车间的上夹道可以兼做上一层的下夹道。
2、技术夹道(墙)
上下夹层内的水平管线一般都要转向为竖向管线,这此竖向管线所在的隐蔽空间即技术夹道。建筑风道和回风地沟的内表面装修标准,应与整个送回风系统相适应并易于除尘。技术夹道还可以放置不宜在无尘车间内的一些辅助设备,甚至还可以作为一般回风管道或静压箱,有的可安设光管型散热器。这类技术夹道(墙)由于大多采用轻质隔断,所以当工艺调整时,可方便地进行调整。
3、技术竖井
如果说技术夹道(墙)往往不越层,则需要越层时即用技术竖井,并且经常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永1久性。在下夹道内还可设回风机动力设备配电等,某层无尘车间的上夹道可以兼做上一层的下夹道。由于技术竖井把各层串1通起来,为了防火,内部管线安装完成后,要在层间用耐火极限不低于楼板的材料封闭,检修工作分层进行,检修门必须设防火门。不论技术夹层、技术夹道还是技术竖井,当直接兼作风道时,其内表面必须按无尘车间的内表面的要求处理。
无尘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一、无尘车间的人员管理:
包括有制定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责、洁净室人员的准入制度、人员培训教育规定、进入洁净室人员的“人净程序”管理和退出管理制度等。
二、人员净化与进入:
1、在洁净厂房内众多的污染源中,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工作人员在洁净环境中的活动,会明显地增加洁净环境的污染程度。
2、对于高1级别洁净区域,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数量,并规范进行二次更衣。
3、要获得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或延长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对进入无尘车间的人员、物料进行净化十分必要。
4、为保持无尘车间内空气洁净度,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室人员带入的污染物。所有进人洁净室的人员必须严格地按规定程序进行人身净化。
5、个人衣服物品全部放到指1定的柜子里,去掉化妆,换上指1定的服装,按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应的脱1衣顺序脱1衣,放在规定的衣柜内。
6、进入脱1衣室,在更衣凳前将皮鞋、拖鞋、帆布鞋等脱下放在鞋柜内,禁止不脱鞋直接跨越更衣凳而进入更衣室。
7、凡是交叉污染的媒介,要经常洗涤。不要用手触及高净化产品和高净化包装材料等。要按规定戴手套和指套。
无尘车间室温的湿度测试是检验净化车间内部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确认空气处理设施的温度控制能力。无尘室湿度的测试通常采用通风干湿球湿度计、电容式湿度计、数字式湿度计、毛发式湿度仪器。
无尘车间的温湿度测试的要求:
温度测试应在无尘车间进行调试,气流均匀性测试完成,无尘室功能温度测试,应将洁净工作区划分为等面积的栅格,每个分格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或与建设方协商确定,每格测点1个以上,每个房间测点至少2个。而且需要在净化空调系统连续运行24H以上后进行。这表明无尘车间的洁净不是一般的干净,而是达到了一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无尘室的温度测试有功能温度测试和一般温度测试。功能温度测试主要用于需严格控制温度精度时或建设方要求在“静态”或“动态”进行测试时应用;一般温度测试主要使用于“空态”时温度测试。
测试高度应为工作面高度,距的吊顶、墙面和地面不小于300MM,并应考虑热源等的影响,测量时间应至少1H,并至少6min测量一次,读数稳定后做好记录。无尘车间不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产品的质量、精度、成品率、稳定性等也都是有着显著的作用。无尘室安全规范指出无尘室一般温度测试的测点,每个温度控制区或每个房间1个测点,测试点高度宜为工作面高度,测量时间应至少1H,并至少6min测量一次,读数稳定后做好记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