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阑
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它可是光学元件(透镜、反射镜等)本身的边框,也可是另外设置的带孔不透明屏。光阑中心通常在光轴上,且与光轴垂直。
光学系统的各个光学零件都由各自的镜框限定其通光孔,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圆孔。有时还在系统中加入固定的或可变的专设光孔。在所有这些光孔中,一定有一个光孔起着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孔径角的作用;另外有一个光孔起着限制成像范围的作用。这样的光孔称为光阑:前者称孔径光阑或有效光阑;后者称视场光阑。任何光学系统必定存在这样二个光阑。
渐晕现象
在理想情况下,轴上点和轴外点的光束都受孔径光阑的限制,有基本相同的光束孔径角,如果视场不太大,整个视场的像面照度基本均匀。然而在实际光学系统中,轴外点成像光束往往受其他光学零件通光孔的限制,结果是轴外点的光束孔径角比轴上点的小得多。这是因为要使轴外点也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成像时,那些远离孔径光阑的透镜需要有相当大的直径,并且对全孔径轴外光束校正好像差也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改善轴外点的成像质量、也为了光学零件的横向尺寸不特别大,常用适当减小某几个透镜直径的方法来对轴外光束作必要的限制。这种轴外点发出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被某些光学零件部分拦截而不能全部通过光学系统的现象,称为光束渐晕。轴外点离光轴越远,拦截现象(即渐晕)越严重,结果是视场外围的像面照度大大降低。当然,绝大部分光学系统都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渐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创建了一个单层的薄的集成硅光子学芯片来模拟数码相机的镜头和传感器,只需要简单地调整光学阵列,就可瞬间从鱼眼切换到长焦。这个芯片集成了64个光学,形成8×8的阵列,无需任何机械运动、透镜或镜子,就可以控制相机的所有光学特性,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成像世界,可以把相机做成墙纸,百叶窗,甚至可穿戴的织物。
光学系统的革命性颠覆,
这项研究无疑是对光学成像系统的一次革命性颠覆,未来手机可以薄成一张,相机可以穿在身上,大型天文望远镜可以直接铺在地面,或者发射到太空后再展开,想做多大就多大,甚至可以看到宇宙大——当然,我们还是不能穿透大后38万年那片炙热的混沌和黑暗。不过想想这个诱人的场景吧,望远镜先用鱼眼模式巡天,发现异常情况瞬间切换到长焦模式,对准异常区域,甚至可以自动切换,简直是宇宙观测的大杀器,天文学家们恐怕都在流口水了。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