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手段
水土保持措施拦截地表径流的能力非常显著. 在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区,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大大地增加降雨蓄渗量,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显现,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生态环境化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 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地,三是沟壑.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与治理这三大地类的水土流失同步进行,在改善这三大地类生态环境过程中,农业生产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改善这三大地类生态环境任务的完成,农业生产即将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地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分别是: 坡耕地修梯田,荒山荒坡造林、种草、建果园,沟壑筑坝淤地和修小片水地. 同时应在风沙区采取一整套防风固沙措施. 水土保持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力的推进了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河流上游各小流域为治理的单元,首先在源头坡地种树种草以涵养水分与固土;在沟头上方开排水沟,让坡面水流向沟谷两侧,避免直接冲刷沟头;在沟谷中多建谷坊以拦截泥沙;在沟壁下建挡土墙;在谷坡修建梯田梯地,有选择地种草种树等。
立体农业
原理是利用山地不同海拔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条件的差异及管理上的需要,在相应的海拔高度合理选种不同的农业生物,使之经济与生态效益达到***佳。弄拉模式既能以良好的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分,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喀斯特地区发展立体农业,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榜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