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常用指南
作者:格致2020/8/15 2:58:42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基础.

生态环境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有些平衡就无法重新建立,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的努力无法弥补的. 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形成的水土流失必然影响生态系统内相应的协调关系,导致生态环境平衡的***以致恶化. 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这种互为依托的关系,才能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做好水土保持与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这导致土壤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修复的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为满足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需要在传统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对水电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和周边生态脆弱区域从生态优先的角度进行系统考虑。因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交汇融合被提上议程进行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






水土保持评价结论部分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在建设方案与工程布局的水土保持评价方面,大部分方案仅局限于对工程占地、取土(石等)场设置、弃土(渣等)场设置、土石方平衡、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引用、介绍上,尤其是缺乏对弃土(渣)场设置的现场考察及查勘,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导致分析不够,评价结论盲目。

二是在项目主体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与工程布局水土保持评价上,对水土保持敏感区与本工程位置关系分析不到位,支持(行政许可)文件不全;

三是对工程占地、取土(石等)场设置、土石方平衡、弃土(石等)场设置、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等评价,由于实地调查工作不到位,大部分仅对主体工程设计介绍比较详细,对主体工程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评价不够具体详细,导致评价结果不充分、可信度差,评价结论的表述虚化、概化,对工程设计在下阶段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不了解,涉猎。




商户名称:安徽省格致绿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