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生态环境化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 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地,三是沟壑.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与治理这三大地类的水土流失同步进行,在改善这三大地类生态环境过程中,农业生产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改善这三大地类生态环境任务的完成,农业生产即将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地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分别是: 坡耕地修梯田,荒山荒坡造林、种草、建果园,沟壑筑坝淤地和修小片水地. 同时应在风沙区采取一整套防风固沙措施. 水土保持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力的推进了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规划
(1)诊断区域生态状况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利用调查结果,并对比历史资料或类似区域原生的生态环境状况,诊断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拟定生态修复总体目标。根据生态功能确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目标,可通过各项指标量化确定,如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河道畅通性等。
(3)划分生态修复分区。在水电工程已有分区(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区、交通设施区、料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划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征、水土流失特点及修复迹地情况,进一步划定生态修复分区。
		

	
消落带治理
	水库消落带是指因水库调度等原因引起水库水位变动而在库区周围形成的一段特殊区域,是水位反复周期性变化的干湿交替区,是水陆之间的连接带,也是两者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生态过渡带。水库消落带具有自然保护功能,能减缓水库水流对岸坡冲刷,减少侵蚀,保护岸坡稳定,减少库区水陆连接带的水土流失量。因此,维持水库消落带的良好性能对水库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减缓和阻止消落带自然植被的退化和萎缩,***和重建受损的消落带生态系统,是对水库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的主要方面。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