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的基本原理
电镀是指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到零件表面形成有一定性能的金属镀层的过程。电解液主要是水溶液,也有有机溶液和熔融盐。当直流电通过两电极及两极间含金属离子的电解液时,金属离子在阴极上还原沉积成镀层,而阳极氧化将金属转移为离子。
金属离子按如下步骤沉积:
①传递步骤
液相中的反应粒子(金属水化离子或配合离子)向阴极表面传递的步骤,有电迁移、扩散及对流三种不同方式。
②前置化学步骤
研究表明,直接参加阴极电化学还原反应的金属离子往往不是金属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还原之前,离子在阴极附近或表面发生化学转化,然后才能放电还原为金属。
模具电镀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
模具电镀表面处理工艺:模具化学镀镍磷合金
汽车仪表、电工、家用电器工业大量使用的塑件,对***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广泛使用表面技术手段,特别是化学镀镍技术,在提高模具综合性能和寿命的研究和应用特别突出。耐磨化学镀镍的优点在于:处理温度低(85-95)度;沉积层厚度控制精度在±2微米以内;镀层为压应力,低应力;有优良的脱模性。化学镀镍磷合金,添加磷可保证热处理后覆层硬度提高到1100HV,制造工具,如钻头、铰刀、凹模、冲切工具和压模等,采用这种化学镀方法,覆层厚度不超过10微米。
模具?电镀的状态要求有哪些?
模具电镀零件硬度达到要求。拉深模零件表面在板材成形过程中承受巨大载荷,尤其在拉深筋槽R角部位,当筋槽R角硬度不足时,易出现疲劳磨损、塌陷及变形等失效形式,降低模具零件精度与制件成形质量。电镀前需检查拉深模筋槽R角的硬度是否满足要求(48~53HRC),针对局部硬度不足区域,采用火焰淬火强化处理以增大表层硬度。型面和拉深筋槽R角部位无砂眼、裂纹;压边圈上不能存在阻碍板料流动的凹凸缺陷。
铬层厚度通常约为20~40μm,无法覆盖型面上的砂眼或裂纹等缺陷,由于电镀过程中的电解反应是尖波放电,波峰变厚、波谷变薄,缺陷反而会因镀铬酸洗出现扩大现象,降低模具零件型面精度与铬层附着质量。针对上述缺陷,通常采用裂纹探伤剂(DPT-5)探测模具零件型面的缺陷分布,并采用材质接近的铸铁焊条TM2000系列进行修复,确保熔敷金属与母材的兼容性,为铬层的附着创造良好基础,否则容易导致铬层脱落或焊接处凸起。
模具电镀零件热处理工艺与焊接分析
根据冲模设计规范,拉深筋的硬度需满足48~53HRC。为达到该技术规范,模具厂通常对拉深筋槽进行热处理,提升筋槽的硬度以满足板材的成形特性。但热处理设备与热处理工艺选择不当时,会增加零件淬火后产生裂纹的敏***。对压边圈裂纹及其周围区域分析发现,裂纹主要分布于淬火或施焊过的区域,裂纹均垂直于拉深筋,裂纹长度45~100mm,且裂纹形貌与淬火裂纹极为相似,采用RMG4015裂纹测深仪(测量范围0~99.9mm,铁的重复性±0.1mm,检测适宜温度0~45℃)探测的裂纹深度为1.8~9mm。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