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抛光高性价比的选择“本信息长期有效”
作者:汉铭表面处理2020/7/24 4:29:29






基于模具零件电镀缺陷产生机理的分析,模具零件良好的表面状态可提高电镀质量,为获得良好的电镀效果,提升模具量产过程的稳定性,主机厂需制定模具零件电镀流程标准用于规范电镀前后的检查与维护方式。

在进行电镀前,模具应符合以下要求。

模具零件间的研合率应达到模具设计的型面间隙要求(型面90%以上,强压区域100%)。

研合率是冲压件成形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对制件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电镀前需确认研合率是否符合要求,如图6所示。针对研合不足区域,根据模具零件型面的设计要求,结合制件的拉深质量,持续研磨凸、凹模型面间隙。







模具零件电镀原理

镀铬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铬的过程,电解液为铬酸溶液,模具零件为阴极,在特定的电压和电流密度的阳极上进行氧化反应产生氧气,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从而析出铬并附着在模具零件表面。

某车型后侧门内板压边圈结构,材质为GM246,质量6.4×103kg,其筋条厚度分别为30、40mm,符合模具筋条≥30mm的技术规范。为改善钣金拉伤缺陷,对其进行电镀处理以提升模具零件的硬度与降低型面粗糙度。跟踪模具零件电镀后的生产状态发现,经约1200冲次后钣金表面出现多条可视的拉伤,检查压边圈发现其表面也存在多处长度为45~100mm的细密裂纹(见图4(b)),且模具零件裂纹与钣金拉伤处完全吻合。因此,如何规避电镀后模具零件表面出现裂纹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剖析模具零件电镀开裂的失效机理,联合铸造厂、模具厂及模具镀铬厂家三方,分别从模具结构强度、模具铸件质量、模具热处理工艺及模具电镀过程氢脆现象的控制等维度进行分析。






为确认模具电镀结构强度是否充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压边圈进行静力学分析,模拟模具在钣金冲压成形过程中的静力学响应。由钣金成形原理可知,拉深到底前瞬间压边圈受力蕞大。由于本案例只需定性检测压边圈的受力情况,为加快计算机运行速度,对压边圈受力分析进行简化,简化模型。其中,压边圈上表面受力可简化为均匀加载至管理面与平衡块竖直方向上的合力F1;压边圈下侧受力可简化为均匀加载至其顶杆腿竖直方向上的合力F2。






商户名称:宣城汉铭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