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电镀的行业须知“本信息长期有效”
作者:汉铭表面处理2020/10/26 1:13:35






模具零件电镀原理

镀铬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铬的过程,电解液为铬酸溶液,模具零件为阴极,在特定的电压和电流密度的阳极上进行氧化反应产生氧气,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从而析出铬并附着在模具零件表面。

某车型后侧门内板压边圈结构,材质为GM246,质量6.4×103kg,其筋条厚度分别为30、40mm,符合模具筋条≥30mm的技术规范。为改善钣金拉伤缺陷,对其进行电镀处理以提升模具零件的硬度与降低型面粗糙度。跟踪模具零件电镀后的生产状态发现,经约1200冲次后钣金表面出现多条可视的拉伤,检查压边圈发现其表面也存在多处长度为45~100mm的细密裂纹(见图4(b)),且模具零件裂纹与钣金拉伤处完全吻合。因此,如何规避电镀后模具零件表面出现裂纹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剖析模具零件电镀开裂的失效机理,联合铸造厂、模具厂及模具镀铬厂家三方,分别从模具结构强度、模具铸件质量、模具热处理工艺及模具电镀过程氢脆现象的控制等维度进行分析。






电镀过程分析

模具零件电镀的主要工艺流程:除油清洗、酸洗退铬、中和、清洗、阳极设置、电镀及抛光等。在酸洗与电镀过程中,由于氢原子直径较小,能在Fe晶格中自由运动,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下,溶液中的H 从模具零件表面尤其是细微裂纹处渗入基材内部并自由移动。在移动过程中,H 容易在晶格空位、位错、疏松孔隙及微小裂纹处聚集并生成氢分子H2,氢离子向氢原子转化过程中体积约膨胀10倍,不断积累形成的高压气团膨胀促使裂纹生成或裂纹源进一步扩展,严重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即发生氢脆现象。






模具零件热处理阶段,根据模具电镀厂现有的淬火设备情况,主要采取感应淬火、火焰淬火及激光淬火,其中,激光淬火热输入量蕞低,开裂倾向也蕞低,但激光处理对母材质量要求较高。当对可满足激光淬火的材质采用感应淬火时,可能造成淬火硬度过高及淬火应力过大的缺陷,且过剩的材质性能易导致淬火后马氏体晶体粗大、应力更加集中的现象,从而加剧镀铬开裂的风险。因此,模具厂对模具零件进行热处理时,应根据母材的合金成分选择合适的淬火设备与淬火工艺。






镀层可焊性为镀锡铅镀镍和镀锡的基本功能与目的,如果有焊接后工序要求的,焊接不良是不可接受的。

1..润湿时间法:本法是通过熔融焊料对规定试样全部润

湿的时间来区别焊接性。测试时,将10块一定规格的试样先浸以松香焊剂,再浸入250 ℃的熔融焊料中,浸入时间根据10块不同编号的试样,分别控制1~10S,然后立即取出。冷却后后检查试样是否全部被润湿,取后以全部被润湿的试样的蕞短时间,评定镀层焊接性能。一般以2S以内全部润湿以好,10S润湿为蕞差。

2.蒸汽考验法:本法是将试样放在连续的水面上部(须防

盖上的冷凝水滴在试样表面而影响测试)。试样与沸水相距100mm,与顶盖相距50mm。经过240h后,不管试样变色与否,让试样在空气中干燥,然后用流布面积法或润湿时间法测试,根据结果评定合格与否。







商户名称:宣城汉铭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