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波纹涵管管底两侧楔形部位处的填筑可采用5种方案:
1、采用粗沙“水密法”振荡器密实。
2、采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砾(含水量要求比含水量大2%左右),人工用木棒在管身外向内侧进行夯实,木棒为截面15cm*15cm,单次冲击力要达到9kg/次,木棒作用点必须紧贴管身,每个凹槽部位都必须夯实到位。
3、采用液态粉煤灰回填。
4、采用轻型混凝土回填。
5、粒径不超过3cm的级配碎石回填。然后用小型夯实机械斜向夯实,确保管底的回填质量。
如何正确的安装钢波纹涵管?
(1) 涵管安装前工作:检查中杰涵管底部基础平整度、水平、标高;核对土建基准,确定涵洞位置、中心轴线、中点。
(2) 连接安装波纹涵管:根据涵洞实际情况,排放涵管。如果涵洞两侧进出水口是与路基同坡度的斜口形式,安装时先安装中间管节,在基础长度方向留出进出水口的位置。中间管节全部安装完毕,校正就位后再安装两侧进出水口。
(3) 管壁内外防渗处理:管壁内外涂乳化沥青或热沥青两道,从外观看管壁内外均匀的涂成了黑管即可。一般沥青涂层的厚度要达到1mm。
(4) 用千斤顶校正整道涵管,使其中心在所规定的中心线上。
坝下涵管的构造:
(1)管座。管身应放在较坚实且稳定的地基上,为防止地***受力不均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管身断裂,一般不宜将管身直接布置于土基上,更不允许将管身置于坝体的填方上。
当地基比较软弱时,应将管身置于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做成的刚性管座上,管座与管身接触面所形成的包角一般为90°~135°,当竖向荷载较大时,可采用180°包角。管座的厚度一般为30~50cm。在管座与管身的接触面上,涂以沥青或铺上沥青油毡垫层,可减小管座对管身的约束,避免因管身纵向变形而导致管身出现横向裂缝。
(2)涵衣。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涵管与坝体的接触面是防渗的薄弱环节,为了更有效地防止集中渗流,通常在涵管周围1~2m的范围内,回填黏性土做防渗层,这个防渗层称为涵衣。涵衣与砂性坝壳之间应设过渡层。
坝下涵管的构造,为了防止管身的不均匀沉陷,避免产生集中渗流,在管身一般均设有伸缩缝、管座、截水环、涵衣等设施。
截水环。为了防止沿管道外壁发生集中渗流,常在管壁外围设置截水环,以达到改变渗流方向,增加渗径,减小渗流的目的。
截水环的布置位置可根据坝型及上堵下排的防渗原则来定。对于黏土心墙坝或黏土斜墙坝,常将涵管通过防渗体的局部加厚,在两者相交处设2~3道截水环。对于均质坝,在上游侧及坝轴线位置设2~3道截水环,下游侧不必设。
截水环宜设在两伸缩缝之间,以减少截水环对管身纵向变形的约束作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