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通病及防治;桩身断裂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1)产生原因1)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3)稳桩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4)两节以上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5)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2)防治措施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钻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空心方桩的使用,因其诸多优点,必将为市场所接受,并得到推广使用。
预应力管桩通病及防治;施工时用圆弧形的夹具象压桩一样将开口钢管压下,下压的深度视土的坚硬程度而定。桩顶掉角、碎裂(1)产生原因1)预制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2)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3)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4)沉桩时,桩顶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5)桩锤过大,跳动过高。(2)防治措施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2)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3)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加垫等处理才能施工。4)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5)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择桩锤。并采用“重锤低击”的方法,严格控制桩锤的跳动高度,禁止高起高落。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0%,且不得少于根。压桩顺序: 在软土区域之中进行密集的打桩活动时,为防止土体位移,除了要按照从中心朝两端的方向进行外,还要分析所在区域地质状态。大体分析桩的尺寸,要***行深层次然后进行较浅显的。对于不一样尺寸的要按先大后小的方向开展。这样可以保证土层紧密,避免严重的位移现象出现。合理安排压桩进度; 在软弱土地基中。沉桩施工速度过快,不但增加超静孔隙水压力值,还使邻近土体因剪切而***,增加地基土体变位值,而且扩大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地基变位的范围,因此沉桩速度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