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辊间距
托辊间距应满足两个条件:辊子轴承的承载能力及输送带的下垂度,托辊间距应配合考虑该处的输送带张力,使输送带获得合适的垂度。
稳定工况下的下垂度应限制在%%以内。
回程分支托辊间距:2.4~3m。
凸弧段托辊间距:一般为承载分支托辊间距的1/2,还应验算输送带合力的附加载荷是否超出所选托辊的承载能力。
落料处缓冲托辊间距:根据物料的松散密度、块度及落料高度l而定,一般按承载分支托辊间距的l/2~1/3。当松散密度较大,落差较高时可取l.2~1.5倍辊径。
输送重量大于 20kg的成件物品时,托辊间距不应大于物品长度的l/2(沿输送方向)。对于20kg以下的成件物品托辊间距可取lm。
托辊辊子:根据承载能力分普通型及重型两种,每种辊径对应2~3种轴径。全部采用大游隙轴承,并保证所有辊子转数不超过600r/min。
托辊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带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配套能力已经形成,如高压大型电机、软启动技术、大型减速机、制动器、高强度胶带等,唯有高速大承载托辊的技术指标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上承载载荷的部件,数量较多,它的质量好坏,影响到带式输送机的整体参数和质量。按当前的设计配置,托辊在带式输送机中占到总价的1/5---1/4,在深槽、高速、大运量、长距离带式输送机上,将近占到1/3,托辊是个消耗品,它的耗损值,居带式输送机运行成本的首位。
托辊滞后发展的主要原因为:
1)设计思维滞后,一直沿用着50年前的基本设计理念,没有与时俱进。以前带式输送机是小型简单的概念,当今是大型可靠的概念,有质的区别。要求托辊设计必须拚弃简单、低值、易耗的理念。
2)设计技术狭窄,一直在行业传统技术领域研究是寻找不到根本突破的,跨***研发会发现新的天地。例如托辊的防水结构设计。
3)托辊的制造装备及工艺严重滞后时代的发展。机械制造的许多领域已经进入了加工中心时代,而托辊加工还远远停留在普通专用机床年代,加工质量根本无法保障。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上被忽视的重要部件,托辊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滞后存在深层次的理念问题和行业局限性。需要用当今的经济技术理念重新作出***。
通常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滚筒表面打滑且容易粘附运料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其一:滚筒运行环境相对潮湿甚至是泥泞环境下,运行环境湿气太重,导致滚筒打滑;
其二:选用胶板不当,防滑耐磨性能不足以满足现场要求;
其三:运送的物料水分较多,渗入滚筒包胶橡胶表面,导致滚筒表面打滑粘附物料。
这几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滚筒表面出现打滑、粘附运料情况的发生,施工人员进行滚筒包胶的时候该用什么胶板呢?
众所周知,滚筒包胶胶板一般分为三种,即平面耐磨胶板、菱型耐磨胶板和陶瓷耐磨胶板,这种情况下,平面耐磨胶板肯定是不可取的,此种胶板抓着力相对较弱,比较适合用于干燥环境下的滚筒包胶处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