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2、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3、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弘扬优1秀传统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受社会1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优1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遭到***,甚至是消失。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乡土文化具有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重属性,以及相互关联性、惟一性、可识别性等特点。当今,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为传承和保护优1秀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条件。因此,要以乡村为核心,弘扬中华优1秀传统文化,完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对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建立农村文艺***,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要以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为引导,提倡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种新农民就是振作的农民、充实的农民、健康的农民、幸福的农民。***要充分带动村民的积极性,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于民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要大力开展城乡文化共建活动,利用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为村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拓展群众文化生活的内容和空间,面向村民积极传播现代文化信息,使村民在不断发展的文化生活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
村庄间地理资源环境差异大,民俗文化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个模式,不能一刀切。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符合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实际的规范和制度,重视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和注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品质,培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实施,多元化发展。这是对自然的尊重、对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对农民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尊重,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尊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