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前期建设,也离不开后期的维护***。即基于GIS地图,在示范区各管网、路边易渍水处安装438个传感器,对水质、水位、流量、面源污染等数据进行收集监测。一旦某海绵点位出现短时积水等情况,系统自动预警,同一时间,手机、电脑端获得预警通知;随后,生态海绵城市检测公司,具体数据经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工作人员利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结果进行反馈和修正。
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很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海绵城市建设报价,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消减措施,难以维持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基本不变,所以必须借助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从平面拦截到立体拦截,“变平地为凹凸不平地”,同时根据城市特点,为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洪水预留出路。
国外经验不宜照搬,但也能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马鞍山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国情制订“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和措施。住建部章林伟对此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只有12个字“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而主要工程技术措施则更简练,只有6个字“渗、滞、蓄、净、用、排”,但要真做到这18个字,并非易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