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外延
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建设海绵城市,就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如根据城市排水防涝的实际需求,提高河湖的调蓄功能,使城市之正常代谢。适当开挖河湖沟渠、扩充水域,促进雨水的调蓄、渗透和净化。街道、广场采用透水铺装,道路旁边建设动植物滞留槽,屋顶建设绿地,社区建设景观小品、雨水花坛,河流沿线建设生态驳岸、滨河绿化带、湿地公园。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以自然河流、生态廊道、道路框架、商住小区为点线面,构建合理的田园城市空间形态。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
解决城市内涝有一个很直接粗暴的良方——重修排水系统。我们大多数城市的下水道建设很落后,所以可以在城市建设地下管廊,铺设大直径管道排水,同时铺设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广播电视等等市政部门的专用管道,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开挖路面,同时提高了消防抗灾能力。然而太贵,我国也才刚刚一只脚迈入小康,表示换不起,也不好换。所以也就有了第二个次级语境问题,在不大兴土木重修地下排水管网、尽量减少***的前提下,解决城市内涝。这也才正式轮到LID思想抛头露面。***就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阻滞能力,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到这里,逻辑没任何问题。然而这不意味着就有了宏观、中观、微观的具体方了。
为什么要搞海绵城市?
已经对低影响开发、云管理,或者水敏感城市等等做了***的原则,有的甚至是具体的描述,需要回去看看。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补充地下水,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财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比如有渗透地面的要求,有雨水纯净和再利用的要求,有沙窝式绿地的要求等等,已经融在我们的***里面。2013年的23号文件,其中单独有一个章节写的低影响开发,连续写了三个方面,雨水怎么影响,绿地怎么综合利用来吸收渗透,管网怎么和现在生态城市结合,形成一个三重作用。这是在政策层面,***层面的努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