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消减措施,难以维持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基本不变,所以必须借助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从平面拦截到立体拦截,“变平地为凹凸不平地”,同时根据城市特点,为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洪水预留出路。如果能改成透水路面、透水街面,城市的地下将可容纳非常可观的地下水量。
国外经验不宜照搬,但也能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结合国情制订“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和措施。住建部章林伟对此表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只有12个字“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而主要工程技术措施则更简练,只有6个字“渗、滞、蓄、净、用、排”,但要真做到这18个字,并非易事。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近年来,我们的城市扩张速度很快,同时城市的地面硬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水问题研究与展望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内涝、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水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微气象和下垫面条件,导致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污染物排放量增多导致水环境恶化;城市建设挤占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湿地退化与湖泊萎缩,进一步引起城市内涝等。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住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扩张速度很快,同时城市的地面硬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约束,可以采取措施逐年减少硬化地面,同时根据这个措施制定一个相应的年化指标,并且每年进行考核。对发展中的农村也要进行地面硬化指标管理,避免在城镇化工程中盲目加大地面硬化程度。而在东京和大阪,街头的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比周围地面低,雨水可以轻易汇聚并渗入地下。福建城市比较多丘陵、山脉,城市水系发达,因此疏通河道尤为重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