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假肢代偿能力
下肢假肢代偿能力
已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
下肢假肢是指从腰以下至趾关节以上截肢的每个部位所安装的假肢。安装下肢假肢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下肢缺陷,以代替***支撑和行走等运动功能。下肢假肢的基本构造是由假脚、关节、一体化连接管等以及能容纳残肢并传递力量的接受腔组成。
下肢假肢根据截肢部位的不同,有髋离断假肢、大腿假肢、膝离断假肢、小腿假肢、赛姆假肢、肖伯特假肢等。通常,截肢部位越高,对假肢的功能和安装技术要求也越高。
知乎时常会给我推送类似“先天/小时候截肢,现在成年了,要工作,是否应该装配假肢?假肢***效果能有我的拐好吗?”,答案没有一定的。
选配意见
0-18岁是人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假肢一般需要在1-3年内更换一条,根据家庭经济实力选配。
不管什么原因截肢,假肢的意义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若患者髋离断/单臂/双臂缺失的患者,轮椅也许更适合!
如何选择适合的假肢髋关节:
(一)性能液压髋关节
运动级别较高,可以提供安全和稳定的行走功能,步态自然,摆动协调,变速行走能力好,坐下时舒适,坐姿美观自然,有更多行动能力。
二)仿生液压髋关节
是液压髋关节的升级版,可使步态更加柔和舒适,有效的弥补髋关节在行走过程中的旋转及左右晃动,更加容易坐下,坐姿更美观,更加趋近正常人髋关节功能。
?下肢假肢技术的基本特点
下肢假肢技术的基本特点:
改良的悬吊方式 传统假肢是插入式结构,其与残肢的连接完全依靠复杂笨重的悬吊装置才能奏效,否则一抬腿假肢就会脱落。目前,下肢假肢虽然已开发有诸如储能、减震缓冲、气(液)压助伸控制、屈膝、回旋等多种功能以及仿生智能假肢和动力腿,“刀锋”甚至可与健全人在赛场一比高下,但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可随意控制技术。而现代假肢采用了全接触式的符合***解剖形态的设计,小腿假肢的接受腔口型利用了膝关节的突起部分,一般不需悬吊装置即可固定;而大腿假肢由于残肢肌肉一般都较丰满,其接受腔可形成负压空间,患者也完全不用悬吊装置即可穿戴,这即“吸着式”大腿假肢。悬吊方式的改革,不仅大大减轻了假肢的重量,减少了假肢行走时活塞运动对残肢产生的磨擦,也使残肢免除了悬吊装置的束缚,有助于残肢的血液循环,有效避免了穿戴传统假肢后导致残肢肌肉急剧萎缩的不良后果。当然,对于少数畸形或过短的残肢,仍需一定的辅助悬吊装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