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适配需要经过的步骤
一般来说,假肢适配需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首先,要进行残肢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残肢长度、残肢关节活动度、残肢是否有挛缩、残肢肌力、残肢膝关节稳定性、残肢软***情况、残肢伤口愈合情况、残肢末端软组、残肢末端承重性、残肢皮肤敏***、残肢表面温度等。
其次,制作假肢。
具体步骤如下:通过石膏绷带取阴型——根据阴型制作阳型——根据阳型制作内衬套——用树脂、板材等材料制作接受腔——接受腔、关节、脚板等对线组装——试样——成品。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细节调整。”刘劲松强调。
再次,***训练。
装上假肢的***人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熟悉假肢的使用。“穿过假肢的大概需要要两个星期熟悉,没穿过的要一个月以上。”
对于小腿截肢,如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残肢较短或生活在山区的患者,宜选择动踝或运动等级较低的小腿假肢。这类假肢对路面适应能力强,安全性高且便于控制;中青年及残肢条件较好的患者,可选择高储能和运动等级较高的小腿假肢,有助于他们重回岗位参加劳动,且步态也十分理想。假肢不是商品而是产品,请选择在有经验的***服务机构安装,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装制作质量,同时可保证后续服务。
膝离断以上截肢患者,如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残肢较短或生活在山区的患者,宜选择多轴膝关节甚至膝关节可锁定的假肢,选择假肢务必在安全的基础上再强调灵活性和步态,否则会带来很多使用麻烦。
至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可考虑气(液)压助伸控制、优能仿生和仿生智能假肢。即使仿生智能假肢,也只有在平整道路上行走和走台级时,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优势。
我长期在假肢行业一线工作,见到了很多“怪现象”。很多患者,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假肢,而是按照口袋里的钱选择假肢。一方面,这肯定有无良厂家的忽悠误导在里面,总觉得越贵的越好;另一方面,可能和后续的赔偿等问题有关。
患者需要什么样的假肢?这是一个大问题。假肢从几千到几十万的都有,怎么选择,很大程度上在于截肢者自己。觉得国内的假肢产品贵,可是为什么不选择便宜的、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呢?这个有点像医患关系的问题。中国人,从来不觉得服务是要花钱的。刚才说了,假肢厂提供的是假肢装配服务和后续的维护***调试保修等服务,这些东西的价值,截肢者在选择装配假肢的时候,考虑的很少。初次装配(临时)假肢是为了提高后期装配正式截肢后生活质量,并不是装配上临时假肢就可以回到截肢前。
截肢者考虑的更多的是,我花多少钱,买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如果非要比喻的话,小米手机和VERTU手机的区别。VERTU买的是服务,小米买的是硬件。
假肢能使用多久
小编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对于假肢的使用寿命很关心,但是又都不太了解,只能询问假肢技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假肢的使用寿命跟那些因素有关?
首先,要了解假肢的寿命,必须先了解两个基本概念:载荷值和加载频率。载荷值是指一个载体(假肢关节或零部件)按照相关标准(如***标准或国际标准)必须要承受的外力(如扭力、扭矩、拉力、剪切力、轴向力等)的理论数值。加载频率是指一个载体(假肢关节或零部件)连续间歇性承受载荷值时不发生变形、损坏的较大限度的次数。认清假肢选购、适配误区:假肢的中心在于接受腔,一条假肢腔没做好,不管你配个多好的脚板/膝关节都发挥不出来产品功能。假肢关节或零部件的加载频率,***标准规定是一百万次;国际标准规定是三百万次。
假肢的寿命与加载频率有直接的关系,从加载频率数据上看,达到了ISO9001、CE、EN46001等国际标准的企业的假肢产品应是国内假肢产品的3倍。单纯用年限来描述假肢的寿命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实际的,有时甚至是对肢残人仕的误导。假肢的寿命与假肢的品质、维护、使用方法、肢残人仕的年龄、体重、体质、工作环境、活动量等均有关系,其是一个综合数据的体现。***膝关节屈膝达到110度左右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悦步”的屈膝角度可达150度,超越同类产品水平,很大程度满足用户室内外活动的需求。所以用加载频率来描述假肢的寿命是合理的一种参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