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矫形器报价来电咨询,马鞍山德康假肢价格
作者:德康假肢2020/3/25 3:47:32

大腿假肢接受腔介绍,你使用的是哪款接受腔

很多已经安装假肢的朋友都知道,评价一款假肢安装后的效果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就是与我们残肢亲密的伙伴【假肢接受腔】,一款假肢的接受腔做的好与不好直接反应假肢的穿戴效果与穿戴假肢行走的时间。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大腿假肢接受腔都有哪些类型。

吸着式接受腔 接受腔的底部与残端不接触,它们之间留有一个吸着空间,并用吸着阀门进行封闭。吸着空间产生的负压是这种接受腔悬吊的机理之一。在吸着负压的作用下,血液滞留于残端,易造成残端淤血,对截肢人仕造成伤害。由于残端不与接受腔接触,残肢与接受腔接触面积减小,残肢表面所承受的力量相应地也减小,更多的力要通过做骨来传递。这种力的传递方式对人穿着假肢的步态会产生不利影响。对某些患者还会会引起做骨的不舒适感。吸着式接受腔不利于残肢血液回流,只适合于残端软***覆盖较差,或残端过分敏感不能接触的人。为改善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有时用硅橡胶或其它柔软的弹性材料将吸着式接受腔底端的吸着空间填充。

全接触式接受腔 全部包容残肢,残端与接受腔直接接触。整个残肢表面都与接受腔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单位面积上平均压力减小(P=F/A),使一些超负荷的皮肤得到部分免荷。且包容面积越大,负重能力也越大。

全接触可以防止残端肿胀的发生。残端和接受腔之间的滑动减小,皮肤受到刺激和受伤害的情况也减少。在摆腿时,股骨向上抽动,血液被吸入到残肢远端,在站立中期,被接受腔包容住的残肢内部压力升高,被吸入到残肢的血液又被泵出。促进了残肢的血液循环。

全接触接受腔具有以下优点:人有触地的感觉;促进殖端血液循环;避免皮肤变色和过度角化;减轻、改善幻肢痛;将力量分配到整个残肢表面,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发生。

全接触接受腔适合所有残肢情况良好的患者。残肢有病,残端不能接触的患者则不适合做全接触式接受腔。



大腿假肢接受腔-双层接受腔也称双面UDS接受腔的特点:

内层柔性接受腔采用柔性的热塑材料通过热塑成型技术制作而成,其外层再套上PP的硬支撑框架,形成一体。柔性的接受腔起包容残肢及悬吊的作用,接受腔壁也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残肢肌肉用力收缩时,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接受腔通过弹性变形给肌肉一定的活动空间。人穿着假肢时,有良好的“自然”感觉。硬且坚固的外PP支撑框则起受力的作用。 柔性接受腔穿着更舒适,接受腔在肌肉收缩时形状也随着变化,能起到按磨残肢 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假肢的历史

关于假腿的古老记载,来源于公元前48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所著《历史》第九册第37章中,一位名为埃杰希斯特拉特斯(Hegesistratus)的希腊人,在成为斯巴达俘禄时,切断了自己的脚得以逃脱,随后用一只木制脚代替了自己的脚。

欧洲中世纪期间,假肢并没有太大的进步。由于材料的短缺和制作工艺的繁琐,假肢是奢侈品,或者是由手头材料制成毫无功能性的装饰性假肢。例如在战征中失去腿部的骑士,可以通过佩戴***铁腿使他们重回马背上,但其实其功能性十分有限。

进入近代,16世纪初,帝国骑士戈茨·冯·贝利辛根(G?tz von Berlichingen)因战征失去了自己的右手手腕。他随即为自己制作了两只铁手,因而获得了铁手戈茨的称号。他制造的铁手,功能性很强,甚至可以抓握缰绳。这两只铁手,现都在哥登堡(G?tzenburg)展出。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与文艺复兴,极大推动了假肢制造行业的发展——假肢制造正式成为一个行业;从事假肢制造的人也不再是木匠和铁匠,而是专门的假肢制作工匠;1800年,伦敦人詹姆士·波茨(James Potts)发明了一种木质假肢,这种木制假肢接收腔与金属制假肢膝关节的制作方法于1839年传入美国,进而传遍世界各地。

不得不说,战征是推进假肢制造技术的一大动力。南北战征时,军人詹姆士·爱德华·亨格(J.EHanger)据传不幸成为第1位截肢者。他退伍后,设计并为自己建造了一只假肢,并创立了一家公司。他将橡胶材质的缓冲垫放置在踝关节处,将其命名为“Hanger Limb”并申请专利。




商户名称:马鞍山德康假肢矫形器安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