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土的判别:
1.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一般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天然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的软塑土。当各项指标在下述范围时,即可判定为软土地基。
天然孔隙egt;1.0;天然含水量ωgt;35%。压缩系数al-2≥0.5MPa-1;塑性指数Ipgt;10(当Ipgt;17时,为淤泥质粘土;当17注Ipgt;10时,为淤泥粉质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lt;20KPa。
2.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判定。黄土的湿陷量可用湿陷系数衡量。湿陷系数由室内压缩试验测定。在压缩仪中将原状试样逐级加压到规定的压力p,等压缩稳定后测得压缩试祥高度hp,然后加水浸湿,测得下沉稳定后的高度h/p。偷工减料,砌体强度、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甚至在混凝土内填放砖块。设土样的原始高度为h0,则湿陷系数δS,为:
当δS≥0.15时,一般定为湿陷性黄土。
测定湿陷性的压力p应与地基中黄土实际受到的压力相当。自基础底面算起,l0m以内的土层用200kPa,10m以下的土层用300kPa。
对于建造在膨胀土地基上出现损坏的建筑,可采取下列补救措施 :
1、对建筑物损坏轻微,且胀缩等级为I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设置宽散水及在周围种植草皮等措施;
2、对建筑物损坏程度中等,且胀缩等级为I、II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加强结构刚度和设置宽散水等措施;
3、对建筑物损坏程度较严重,或胀缩等级Ⅲ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式静压桩或加深基础等方法。桩端或基底应埋置在非膨胀土层中或伸入到大气影响深度以下的土层中;
4、建造在坡地上的损坏建筑,除可选用相应的地基或基础加固方法外,尚应在坡地周围采取保湿措施,防止多向失水造成的危害。
邻近建筑施工引起事故的预防与补救
1、当邻近工程的施工对既有建筑可能产生影响时,应查明既有建筑的基础型式、结构状态、建成年代和使用情况等,根据邻近工程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基础型式、间隔距离以及土质情况等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当软土地基上采用有挤土效应的桩基对邻近既有建筑有影响时,可在邻近既有建筑的一侧设置砂井、塑料排水带、应力释放孔或开挖隔离沟,减小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对重要建筑可设地下挡墙。
3、遇有振动效应的桩基施工时,可采用开挖隔振沟,以减少振动波传递。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