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行性:大功率充电技术成熟度高,车位充电桩,且耦合于当前方向。与无线充电尚未产业化不同,安徽充电桩,大功率充电技术日渐成熟,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已落地147kw和120kw充电站。此外大功率充电技术与现有的充电桩建设一脉相承,避免技术路径切换成本。配套标准:换电模式受制于电池规格不统一,充电桩标准已趋于统一。目前电动乘用车电池位置、接插口和尺寸均不相同,使换电模式难以大规模应用。
我们假定直流桩和交流桩输出功率为60kw和7kw,并且按***直流桩和交流桩占比加权计算,得到单桩平均功率为29.4kw,由此可推算单桩日均使用时长仅为1个小时,使用率约为4%。私人充电桩配建率保持稳定。截至2019年3月末,在充电联盟采样的80.5万辆电动汽车中,充电桩厂家,有53.7万辆车随车配建私人桩,整体配建率66.7%。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桩公司,在26.8万辆未配建私人桩的电动汽车中,有4.4万辆属于公务用车,由集团单位自行配建充电桩。
续航里程困扰电动汽车使用,“里程焦1虑”解决需要高密度充电网络。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即电动汽车,其加速时间短、使用成本低和行驶噪音震动小等优点为车主带来了良好舒适的驾驶体验。不过电动汽车相对有限的续航里程带来了“里程焦1虑”,尤其是在低温环境和高速行驶状态。“里程焦1虑”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电池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则需要依靠高密度的充电网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