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碱性条件下,通过聚合氯化铝(PAC)、聚酰胺(PAM)絮凝作用可以达到去除上述污染物的效果。根据业主提供,非节假日用水量为60m3/d,周末大约140m3/d,节假日为200m3/d。从雨水收集分析来看,在降雨量较少的月份,依然需要利用地下水补充。因此月需水量在400~600m3/月。
首先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丢弃降雨前期污染物含量较高的路面雨水,收集降雨后期污染物含量较低的路面雨水。收集后的雨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通过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回用系统补充水量。通过计算,雨水收集系统处理量为30m3/d,设计处理量为50m3/d。
雨水收集系统设置在绿化区域一下的地下空间,不占用或尽量少占用地面建筑面积;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工程设施为:雨水收集管网;沉淀过滤、紫外线消毒、雨水检查井等雨水收集系统单元,雨水收集池、未端清水池等构筑物。因整个系统多处于地下,雨水收集系统各构筑物模块尽量选择抗腐蚀、可循环使用的环保非金属材料。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绿色、节能、环保经济,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能耗为雨水在系统间的径流以及雨水处理,整个雨水回用过程中,尽量采用雨水自身重力流,减少用电水泵提升。
雨水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为了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可以将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雨水处理,对于这种经过处理之后与水质标准相符合的雨水进行再次利用的过程,被称为“雨水利用”。这种经过处理的雨水可以在景观、绿化等用水中加以利用。当前阶段,我国诸多建筑物屋顶均设置了雨水通道,是天然降落的雨水能够通过管道进入地下雨水沉砂池当中,经过沉淀之后,雨水便会流入蓄水池。随后再通过水泵将雨水传输至杂用水蓄水池内,用氯消毒后传递到水管道内。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酸雨、降尘问题进行注意,收集雨水的工作尽量在降水2min以后进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