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酿的白酒能放多久?
懂白酒的人应该都会清楚,新酒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以后才能进行勾兑使用,辣燥感会明显减轻,风味物质逐渐形成,醇香诱人,酒品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经过贮存的白酒会有一点点氧化,白酒出现陈味,品尝时候赋予白酒厚重感。白酒经过贮存,总酯会减少,酸味物质含量增加,达到一个酸酯平衡点就不再动了。一般新酿造的白酒贮存期达到1年,才使用出售。调味酒贮存期达到3年以上,白酒贮存期会更长。
刚酿制的白酒,可以饮用,但比较刺激,酒味冲,口感不是太好。浓香型的白酒,在贮存初期,新酒味突出,但经过5—6个月后,其风味逐渐转变;贮存至1年左右,风味已较为理想,当然了,贮存的时间越长,酒的口感就越醇厚。
白酒都有哪些香型?
目前已被确认的白酒香型有12种, 即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药香型、兼香型、凤香型、特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和馥郁香型。
用于白酒香气的词汇到底有多少种很难说清楚, 常用的有:醇香、曲香、糟香( 为带有清香的一种特殊香气) 、果香、酱香、清香、浓香、窖香、米香、蜜香、芝麻香、豉香、药香、芳香( 约为浓香) 、陈( 酒) 香、焦香、喷香、溢香、粮香、空杯留香、老白干 香、泥香……以上为白酒的正常香气。
对白酒的非正常香气常用词汇有:焦臭、醛臭、油膻气、浮香、暴香、异香、焦糊气味、酸气、胶臭、霉气、窖泥 臭、糠腥气、汗臭、杂香等等。一般质量较差的白酒往 往存在某些的香气征兆,兼有香气单调、香气不正或化学异香等。
白酒的发展过程
关于白酒的发展过程一言以蔽之,起源不晚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流行于当下。
元朝以后的几百年,截止到民国,烧酒是非主流酒类,即使是在西南地区(川黔)也属于非主流。即使在明清时期,有钱有势的人也偏爱黄酒,有诗云“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就是黄酒与白酒地位的写照。一直到民国,中国酒文化的主体都是黄酒,而非今日大红大紫的白酒。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常去鲁镇酒店喝酒,温两碗黄酒,要一碟茴香豆。
黄酒需要粮米来酿酒,而清末到民国,不断,粮食供应紧张,自然没有多少余粮去酿酒,黄酒逐渐成为奢侈品,白酒进一步民国得到普及。待到爆发,国民***退守大西南。想喝江浙地区正宗黄酒成为难事,西南地区的白酒逐渐影响主流人群。慢慢的白酒取代黄酒成为了主流。1949年,***成立,人民当家作主。自此,白酒发展进入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酒政的不断改良,中国白酒的势头越来越好,也就有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市场规范、产品多样、品质优良的白酒市场。
白酒为什么叫白酒?
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虽然白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对于其起源,尤其是白酒名称的由来,却少有人能细细道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白”字,也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正如我国国画的一种创作手法——“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虽然“白描”线条简单、色彩单一,但通常展现出来的画面***精神和质感,同时也朴素、简洁、流畅、生动。
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所以粮、曲、水构成了酿造文化的基础。而这粮、曲、水就像“白描”中的每个笔画一样要用到恰到好处才能呈现有质感的画面,由此才能酿造出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的无色透明酒体。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