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外观形态分为水剂和***。水剂含固量一般有20%,40%(又称母液),60
%,***含固量一般为98%。
根据减水剂减水及增强能力,减水剂,分为普通减水剂(又称塑化剂,减水率不小于8%,以木质素磺酸盐类为代表***减水剂(又称超塑化剂,减水率不小于14%,包括萘系、密胺系、脂肪族系等和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5%,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并又分别分为早强型、标准型和缓凝型。
减水剂对新鲜水泥及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的影响:
水泥出窑贮放时间及比表面积也会影响外加剂的适应性。通常我们将制成后贮放时间较短的水泥称为“新鲜水泥”由于上述水泥贮放时间短,水泥温度较高,水泥水化速度极快,加之由于水泥在研磨过程中产生电荷,颗粒之间相互吸附影响了减水剂的分散作用,减水剂多少钱一吨,增大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率。
延长水泥贮放时间,待温度降至50℃以下,缓凝减水剂,有利于改善与外加剂的相溶性,如无法延长水泥贮放时间,则可增加缓凝剂的掺用量也有一定效果。
水泥的比表面积对外加剂的适应性有一定影响。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需水量较大,达到一定流动性所需掺入外加剂较多,通常认为水泥较适合的比表面积为5000CM2/g左右,较大比表面积水泥早期强度发展较快,但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及保坍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使用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时应增大外加剂掺用量,考虑到不增加使用成本,可采用价格低廉的减水剂并适当增加减水剂及缓凝剂的掺用量。仍可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减水剂随着水泥温度的降低,混凝土凝结时间是不断延长的,且初凝时间较终凝时间更明显,也就是说水泥温度越高,混凝土凝结时间就越短。高温水泥造成凝结时间缩短的原因有:
①会在短时间内使得拌和物温度升高,促进了水泥颗粒参与水化;
②促使减水剂释放出更多的自由水与水泥颗粒发生反应,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稳定的胶凝体系。
水泥温度对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泥温度的提高,使得拌和物系统整体温度升高,打破絮凝体系释放出的自由水更快地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促进了水泥水化,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提高速度较快。
(1)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随着水泥温度的升高,聚羧酸减水剂,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表现出变差的趋势,温度越高,消耗的水增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呈下降趋势,造成混凝土和易性下降,甚至导致骨料与浆体分离或者泌水。
(2)水泥温度越高,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越差,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率越大,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