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丝线切割加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切割形状误差大
1.在切割拐角时由于电极丝的滞后,会造成角部塌陷。——对于拐角要求精度高的工件,应选用有拐角策略的参数。
2.为减小较大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可以从加工工艺改善:
(1)凹模:
做两次主切,先将主切的补偿量加大单边0.1mm~0.2mm进行一次主切,让其应力释放,再用标准偏移量进行第二次主切。
增加放电脉冲数(ON值),降低限制电压(SV值):
我们以加工铝件为主,这样做明显地提高了加工效率。例如:我们加工的一种厚度为40的铝件,外协厂家加工一件耗时约2h,我们耗时不到40min;另外一种较薄的钢件割半圆孔,外协厂家加工一件耗时约12min,我们耗时4min。在走丝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切割时间短了,相应地消耗的丝也少了。不过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会相应地变差,断丝的几率也增加了。进给速度越快,表面质量越差(修光时仍是如此)。因此需要在效率和表面质量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在保证工件表面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优化走刀路径:
对于一块板料上需要割出多个工件的情况,或者是需要精修的情况,不能完全按照机床上自动生成的程序来加工,否则存在走刀路径过长的问题。问题主要出在断丝后的空走部分的处理上。需要人工进行优化,减少走刀路径长度。
增加空走刀速度:
在切割引入段、两处需切割部位之间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空走刀。空走刀不进行切割,但也损耗电极丝。机床默认空走刀速度是5.5~7mm/min,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其提高到25mm/min,减少了走刀时间,从而提高了效率。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