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蜡的主要成分:硬脂酸、软脂酸、松香等粘剂,加上磨剂,如长石粉、氧化铬、刚玉、铁红等,依据不一样基体成分和需求制成不一样的细度和种类。
色彩:绿色抛光膏、紫色抛光膏、白色抛光膏、黑色抛光膏、赤色抛光膏。
原料及功用:该商品主要原料选用进口化工原料,***、无臭,选用高科技技能,选料考究、技术***,具有抱负的切削率和出光率。
用途:专用于不锈钢成品、不锈铁成品、铜成品、铝成品、铬成品、等金属成品的外表抛光,亦适用皮革成品、胶木塑料、有机玻璃、木器家私、玉器等非金属成品的抛光。
抛光工序分为三步:粗抛、中抛和精抛。要取得蕞好性能有必要选用有针对性的抛光蜡。
不要用力将蜡压在轮外表上,要让轮自在旋转。当工件进入精抛(上光)工序时,不要有粗糙颗粒残留在轮子中,否则将发生划痕。抛光完结时,用沾有滑石粉的软布擦洗工件外表,去掉蜡质,必要时要对工件进行脱蜡处理。
1.从切削力的角度去设定所选择微粉
基本上来说从结晶状去选择。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抛光材料抛光蜡的效率。
2.要仔细识别上光效果
上光效果不足,这是因为油脂和微粉基体的处理不当,以至于在抛光过程瞬间高温时升华形成残留粘附在工件表面。在工件折射光线时因为油脂残留物的漫反射形成哑光,进行除蜡水清洗后则完全没有研磨后的精光或者镜面效果。
3.检测微轮颗粒的硬度
国内众多的生产企业对抛光蜡的研究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其产品仍以松软且易折断居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油脂在和微粉混合时采取超高温加热手段,促使油脂分子膨胀,在冷却凝固后,因为油脂分子的增大其形成的分子链相应的变成短小,微粉颗粒的紧密性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了松散现象。在使用中,则容易造成掉粉现象,上轮效果一般,抛光液,而且上轮粘附的微粉颗粒不均匀。容易在工件表面形成划痕现象。因此要解决这问题首先要处理油脂改变油脂分子的大小是关键,研磨抛光液,将分子变小,则使形成的分子链更长,微粉颗粒会因此而更加紧凑,整体体现为坚硬。在使用中,因为具有较长的分子链,其上轮粘附的效果就理想。正因为具有良好的上轮效果,能够使微粉颗粒在抛光轮上均匀分布,提升切削力。真正达到耐用,***的目的。所以,硬度也代表品质的高度。
4.微粉颗粒的细度和结晶状
真正的高品质抛光材料抛光蜡是不出任何光泽的,只是还原材质本身的色泽。在超卓镜面的效果下,因为抛光面的平整会形成强烈的光反射形成暗冷光,并在任何一个角度的反射都是一样。微粉的选择不当,不锈钢抛光液,会造成无法达到镜面或者超卓镜面的效果。这是因为会在工件表面产生细微的划痕,在光线的映射下形成光线的漫反射,这样就会造成白光或者说是哑光。因为具有细微的划痕会因此有残留填充在内,简单的检测是难以区分的,只有在高倍镜底下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高倍镜底下检测为雪花状点的反射且无任何细微的划痕,这才是优质的产品,雪花点越细小和密集则品质越高。
5.油脂是否存在残留
在抛光研磨过程中,在瞬间的高温高压情况下所形成的残留。是用肉眼难以辨别的。即便使用除蜡水也都难以清除,这就是真正的残留。该物质犹如一层镀膜般粘附在工件表面,镜面抛光液,真正影响抛光质量的也就是这种残留,直接导致无法上光或者上光不足。因此油脂的处理是决定抛光材料抛光蜡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时间一长,该物质会因为氧化而脱落,在工件表面形成斑驳。
6.油脂是否充足
在普遍流行的高温熬结生产过程中,会因为未能有效处理油脂与微粉的协同作用。在快速冷却时,会因为微粉颗粒相互间的链接其结构应力往往大于油脂的框架结构从而引发爆裂,多数发生在底部中间产生裂纹,因为这是***后冷却的部份,其结构应力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多数都是油脂含量相对较少,并造成油脂分子链的断链形成的。
金属抛光蜡配方:
配方1、 三压硬脂酸14.8二压硬脂酸11.8脂肪酸6油酸 0.7氧化铬66.7
配方2 、三压硬脂酸14.8二压硬脂酸11.8脂肪酸6油酸0.7氧化铬 39.7白泥 2.7
配方3、 三压硬脂酸18.2二压硬脂酸12.1脂肪酸2.3油酸1.5氧化铬43.8氧化铝22.1
配方4 、三压硬脂酸18.2二压硬脂酸12.1脂肪酸2.3 油酸1.5 氧化铬24.4氧化铝15.4白泥26.1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