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1、实验前务必参考该仪器使用说明。
2、根据待测物料性质拟定测定温度、负荷等参数。本实验温度、负荷的选择原则是测试温度必须高于所测材料的流动温度,但不能过高,否则易使材料受热分解。负荷的选择要考虑
熔体粘度的大小,粘度大的试样应取较大的荷重;取出料筒用绸布蘸少许溶剂伸入筒中边推边转清洗至内表面清洁光亮为。而粘度小的试样随取较小的荷重。温度及荷重选择可参考表一“各种塑料熔融指数测定的标准条件(A***D—1238)”。本实验选择180℃、190℃、200℃,在2160克(21.18N)荷重下测定聚乙烯的熔融指数。先使温度稳定在180℃,以后再逐步改变温度。
3、确定试样的加入量与切样的时间间隔。本实验切取样条时间的选择方法是当圆筒内试样达到规定温度时,就可以加上负荷,熔体通过毛细管而流出,用锐利的刀刃在规定时间内切割流出的样条,每个切割段所需时间与熔体流出速度有一定关系,见表二。用时间来控制取样速度,可使测试数据误差较小,提高准确度。本实验确定间隔1~2分钟切割—次。同种塑料熔体流动速率大,则表明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平均分子量低,成品的强度也就低。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聚合物材料熔体流动指数与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的关系。 熟悉测定聚合物材料熔体流动指数的原理及操作。
实验原理
聚合物材料熔体流动速率(MFR)是指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聚合物材料熔体每10分钟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g/10min)。
熔体流动速率是衡量聚合物材料熔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测试仪器称为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
对一定结构聚合物熔体,MFR越大,表示该聚合物熔体平均分子量越低,流动性越好。
实验主要原材料及设备 实验材料 颗粒状LDPE 4.0g 。
熔体流动速率 ( MFR) ,也被称为熔体流动指数 ( MFI) ,是一种塑料行业常见的材料性能测试。
熔体流动速率(MI)是聚乙烯分子链长度或其平均尺寸的相反度量。对于一种给定的聚乙烯,MI可以用于估计分子量。根据ASTM的定义,熔体流动速率是190℃,2.16kg(303kPa)下10min内通过模孔挤出的熔融物料量(单位为g)。
实际上,熔体流动速率有助于分析材料性能的相对值,预测加工过程中树脂流动的相对难易程度。MI与分子量成反比,分子量增加时,熔体流动速率下降,反之亦然。聚合物的强度与分子量有关,所以MI可以作为聚合物强度的一种指标。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