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1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1射线呈菊花1心状。小鼠扭体法的EDs50为27mg/kg,热板法的EDs50为21mg/kg。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品质佳;安徽产者称为亳***,产量较大;四川产者名川***,又名中江芍,产昆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药、赤芍药两种。目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1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亦系野1生种而作为***使用者。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250倍液。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葡萄1球菌有***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繁殖技术
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⑴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2~4个,芍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月种植,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药穴放芽头1~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实。产地代表:亳州涡河两岸是***的主要生长地,华佗镇小奈集为亳州***d大的产地,黑根集散地,十九里镇是***d大的第d一集散地。每亩栽2 500株左右。
⑵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
***病害较多,常见的有灰霉病和锈病,可清除被害枝叶并烧毁;为***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雨后要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10天喷1次连喷3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97%敌锈钠4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有蛴螬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d虫拌饵料诱杀。
张山雷:'丹溪谓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1发之气故也。颐谓产后二字,所该者广博而无涯涘。芍是酸寒,虚寒者固不可用,然尚有小建中之成例在。若是实热当下,硝、黄、芩、连且皆不避,又安有独禁芍药一味。而乃曰产后不可用芍,则凡是娩身之后,独忌此一味,其理安在?此必非丹溪之言。张隐庵:'芍药气味苦平,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敛。而《大明本草》且谓治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则又是不问寒热虚实而概言之,适与丹溪相反。究之有为而言,两者之说,是是非非,各有所当,非可执死1法以困活人者也。'(《本草正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