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艾灸灸法及技巧-直接灸法
直接灸法: 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约达70℃。此法又分为两种,一为化脓灸,一为非化脓灸。
化脓灸
也称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枣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惧,不愿接受。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1喘、慢性气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称为打脓灸。效果虽好,但一般医者多不主张急于求成,而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用艾1柱灸之,日久见功。
施灸常用的体位:
1.坐位: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前和上胸部的穴位;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的穴位。
2.卧位: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之任脉、中足三阴经、阳明经为主的穴位;俯卧位,适用于背腰部之督脉、太阳经为主的穴位;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之少阳经为主的穴位。
在临床上施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
在问及是否可以同时艾灸某2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湿“湿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湿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以润1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美容 冬季是***之***。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