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适应症
1、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1垂、肾下1垂、子1宫脱垂、脱1肛、崩1漏日久不愈等。灸之可补中益1气,升阳举陷。
2、外1科疮疡初起,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证,肿未化脓者,疮疡溃久不愈者。灸之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促进愈合,生1肌长肉。
3、气逆上冲的病证,如脚1气冲心、肝阳上升等。灸之可平肝降逆,引气下行。
***艾灸操作要求及剂量
1.由灸炷大小定灸量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炷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
2.由患者感觉定灸量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馆加盟,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1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艾灸后有时会有***加重的反应
有时候艾灸后或有胃等不适
有人在艾灸后,会出现肝区或胃1脘部的不适,这很有可能是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脏腑气血就会正常工作。同理,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映出***方面的隐患或前列1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1患。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