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走近人们日常生活
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的则是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玄武岩等顽石。从石雕历史和“石头文化”中获得艺术才能和审美趣味的人们,便学会从这些顽石中去发现美。他们用刻刀削去顽石那多余的部分,使“存在”其中的优美形象外露出来、显现出来。
精美的石头仿佛是会说话一样,在曲阳石雕一条收藏品市场的巷子里,就遇见了这样一群会说话的石头。小高的小店里没有人声鼎沸,展示台上全都是精致巧妙的石雕,人还没进,就隔着玻璃窗驻足了,这些温润的石头无声地散发凛冽的光泽,仿佛有种磁场吸引人静静去欣赏。
店里基本上是曲阳的石雕,石料经过打坯、雕凿、刻画、打光、上蜡等几道工序才成为作品。匠心独运精心打造,令人陷入迷思。各个石雕品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呈现或玲珑剔透或纯净淡雅或雄浑大气的美感。那些争奇斗艳的花儿,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那些生机勃勃的枝藤,那些奔跑欢畅的鹿马,那些展翅飞翔的鹰鹏,那些翻江倒海的群龙,那些苍润淡远的山水……欣赏这些宝贝,宁静致远,却心生荣华。尤其是那精益求精的汉白玉雕塑更是令人神往。
当今的石雕界,成为一个的工匠也许不是太困难,而要登上更高一层台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师就不那么简单了。
其实,一个大师与工匠的区别在于:
一、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大师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工匠虽也掌握了熟练的技法,但他们的作品多以摹仿、重复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难看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三、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