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拉异型管的辊式成型方法
将带材在多机架的辊式连续成形机上,按照一定的孔型系统逐渐连续弯曲成要求形状和规格的管筒变形过程。辊式连续成形机的机架一般为二辊式,大管径冷拉异型管也可采用多辊式。闭口孔的上辊槽底带有导向环。立辊对改善成形质量有很大好处,它起导向作用,使成形过程中带材运行稳定不窜动;同时,通过孔型设计对管坯边缘进行侧面压缩,降低成形过程中边部的附加张应力,以防止冷拉异型管焊缝附近起鼓包或波纹。另外,随着管坯弯曲程度的增大,下辊成形凹槽越来越深,上辊的凸肚越来越大,结果会使闭孔之前的两架开口孔型上下辊的工作辊径相差很大。这样上下辊接触面之间,就会因速度差而迅速磨损,并划伤冷拉异型管表面。用从动立辊取代这部分水平辊,就避免了这一缺点,并且简化了轧机结构。为使焊缝对正冷拉异型管体中轴线,在焊缝一侧的成形辊槽底皆带有导向环,其厚度向出口逐架减薄。
立辊成形法是在充分利用立辊成形的优点的前提下开发的。成形机架除头两架开口孔为水平辊机架、后的封闭孔型为水平辊机架或多辊机架外,其余均采用从动式立辊机架。特点是:1.充分发挥了立辊压缩带材边缘、降低边部轴向附加张应力的作用,可提高成形质量;2.孔型公用性强,适应规格范围广,调整方便灵活;3.成形过程中带材运行稳定;4.立辊变形接触区短,单位能耗低;5.设备简单;6.适用于中小型冷拉异型管生产。
冷拉异型管的断裂现象
1、小纵裂
冷拉异型管表面小纵裂形态为长度小于200mm、宽度小于3mm、深度小于0.3mm。
2、峰状裂纹
该裂纹全部发生在冷拉异型管下表的距边部5-60mm处,宏观方向与轧制方向垂直,呈“山峰”状。
3、边线裂纹
该裂纹主要发生在冷拉异型管距边部20-80mm处,形态为多条大小不一的并行纵向裂纹,其规律是冷拉异型管规格越厚、越宽,此类缺陷越严重。
4、夹杂、结疤
夹杂、结疤呈规律性分布,经过边部火焰扒皮裂纹检查或铸坯划痕火焰清理等精整操作后的现象明显。
对于钢材中出现的纤维***以及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一般均采取退火或正火等热处理手段加以消除。退火的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缺陷,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也便于冷加工。冷拔冷拉异型管生产中,不可缺少退火设备,所以,制定合适的退火工艺,是保证冷拉异型管***合格,产品不出现断裂缺陷的必要条件。如果生产厂家为了片面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退火工序,必将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性能比一般的冷拉异型管多变利用值较高,合金管化学成分中含Cr比较多,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的性能。普碳无缝管中不含合金成分或者合金成分很少,合金管在石油、航天、化工、电力、锅炉、等行业的用途比较广泛的原因因为合金管的机械性能多变化好调整。
用冷拉异型管制造环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制造工序,节约材料和加工工时,如滚动轴承套圈、千斤顶套等,当前已广泛用钢管来制造。
高频焊接对冷拉异型管质量的影响
在冷拉异型管高频焊接过程中 ,焊接工艺及工艺参数的控制、感应圈和阻抗器位置的放置等对冷拉异型管焊缝的质量都有影响。下面我们就详细为大家分析一下:
(一)当高频输入的热量不足且焊接速度过快时,使得被加热的冷拉异型管体边缘达不到焊接的温度,钢铁仍保持其固态***而焊接不上,形成了未熔合或未焊透的裂纹。当高频输入热量过大且焊接速度过慢时,使得被加热的管体边缘超过了焊接温度,容易产生过热甚至过烧,使焊缝击穿,造成冷拉异型管金属飞溅而形成缩孔。可以通过调整高频焊接电流或调整焊接速度的方法来控制输入热量的大小,从而使冷拉异型管管的焊缝既要焊透又不焊穿,获得焊接质量优良的冷拉异型管;
(二)冷拉异型管焊缝间隙的控制钢带进入焊管机组经成型辊成型、导向辊定向后,形成有开口间隙的圆形冷拉异型管坯,调整挤压辊的挤压量,使得焊缝间隙控制在1-3mm,并使焊口两端保持齐平。焊缝间隙控制得过大,会使焊缝焊接不良而产生未熔合或开裂。焊缝间隙控制得过小,由于热量过大,造成焊缝烧损,熔化金属飞溅,影响焊缝的焊接质量;
(三)阻抗器位置的调控阻抗器是一个或一组焊管专用磁棒,阻抗器的截面积通常应不小于冷拉异型管内径截面积的70% ,其作用是使感应圈、管坯焊缝边缘与磁棒形成一个电磁感应回路,产生邻近效应,涡流热量集中在管坯焊缝边缘附近,使管坯边缘加热到焊接温度。阻抗器应放置在V形区加热段,且前端在挤压辊中心位置处,使其中心线与冷拉异型管筒中心线一致。如阻抗器位置放置的不好,影响焊管的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使冷拉异型管产生裂纹;
(四)高频感应圈位置的调控感应圈应放置在与冷拉异型管同一中心线上,感应圈前端距挤压辊中心线的距离,在不烧损挤压辊的前提下,应视冷拉异型管的规格而尽量接近。若感应圈距挤压辊较远时,有效加热时间较长,热影响区宽,使得冷拉异型管焊缝的强度下降或未焊透,反之感应圈易烧毁挤压辊。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