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板在当今生活中运用是比较常见的,任何金属的腐蚀都是从表面开始的。
有些情况下,如铝材,表面会形成一个氧化层,成为阻止其进一步接触氧气的阻挡层,从而***了腐蚀的发生。干燥空气中铁的氧化层薄得都无法用肉眼看见,它为铁提供了保护。但在潮湿的情况下,就会形成氧化铁的氢氧化物,铁就会变得多孔,可以吸收氧气,使腐蚀得以进行。
人们数十年来一直在努力通过向纯金属中添加其他物质来***或者阻止金属的腐蚀,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向铁中所添加的微量物质可能加快腐蚀的速度,耐候板,但一些其他物质则可能***腐蚀。在黄铜中添加铝可以使它更耐腐蚀。采用不容易发生腐蚀的材料解决腐蚀问题的缺点在于与原来的金属相比,其物理性能往往会有所缺失,或者由于合金的成本而导致成本增加。
☆ 20世纪初开始研究,起源于欧美;
☆ 1900年欧美科学家先发现Cu可以改善钢在大气中的耐蚀性能。
☆ 1933年美国的U.S.Steel公司首先研制出耐腐蚀高抗拉强度的含Cu低合金钢--Corten钢,并在60年代不涂漆直接应用于建筑和桥梁。
☆ 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高Cu、P加Cr、Ni的Corten-A系列和高Cu、Cr、Mn合金化的Corten-B系列。
☆ 在60-70年代耐候板便在欧美得到了广泛应用。
☆ 当前的耐候板均是在Corten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有的为提高强度加Nb、有的为提高焊接性能降P加Mn等等。
对于耐候板,重要的质量要求是钢的机械性能。
强度是耐候板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常用的强度标准,如屈服点、拉伸强度、特定的非比例伸长应力、特定的总伸长应力、特定的残余伸长应力、蠕变极限、耐久强度极限、疲劳强度、疲劳极限、疲劳寿命、断裂韧性等。标准中规定的残余伸长应力或规定的非比例伸长应力已经取代了常用的屈服强度。强度单位是兆帕。
耐候板屈服点:在测试过程中,当样品可以继续拉伸(变形)而不增加(保持不变)力时的应力。
耐候板的拉伸强度:拉伸***前试样的大名义拉伸应力。由符号σb表示。
特定的非比例伸长应力:当样品距离部分的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距离的特定百分比时的应力。代表这种应力的符号应该附有一个角度注释,例如σP0.01,σP0.02等.,分别表示特定的非比例伸长率达到0.01%和0.02%的压力。
特定的总伸长应力:当样品规格部分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达到原始规格的特定百分比时的应力。代表这种应力的符号应该附有一个角度注释,例如σt0.5,表示特定的总伸长率达到0.5%的压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