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模膨胀判断塑化状态
一般塑化合适的配方应该是离开模具后才开始膨胀发泡,其发泡面角度根据不同厚度大致在60-80度左右。如果物料离开模具后一段距离后才开始膨胀,基本可以判断是外滑过量,造成所谓的延迟发泡。
如果物料离开口模口立即发泡,发泡角度很大,让人感觉仿佛在模具里面已经开始发泡似的,即所谓的提前发泡,基本判定是塑化过度,内润滑过多。而且配方调整的结果往往都是走曲线形式的,有时候,同样的一个问题,我减少内润滑,你增加内润滑,都能达到同样的调整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1)挥发性熔点低的液体石蜡、天然石蜡、硬脂酸、硬脂酸正丁酯等挥发性较大,作初期润滑剂,用量不宜多。内润滑增加主要是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增加内润滑以后,物料整体的流动性加快,中间两侧出料都会加快,但是从高分子流变特性来说,中间流程短,影响更大,就是中间出料会更快一些。
造成PVC润滑剂初期、中后期润滑作用失衡有哪些原因?
通过对硬脂酸铅及HSt分子结构分析可知:铅原子及氢原子在与其他电负性较强的基团成键后,均显示正电性,对带有自由电子的金属的原子均有亲和力。3、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大小适中,内外润滑作用平衡,不喷霜,不易结垢。但是Pb元素是第6周期第ⅣA元素,有多层(甚至有4f层)核外电子,电子的相互排斥作用,使它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较弱,成键性相对较差。而氢原子只有一个核外电子,成键失去电子后,就成了带正电质子核,极易与自由电子结合生成化合物。所以硬脂酸铅与金属表面形成络合键的能力较HSt差。HSt的羧基部分与带有自由电子的金属表面形成强化学吸附键,长链部分与烷烃(如石蜡、聚乙烯蜡等)互溶,形成由硬脂酸及羧基加固的、“铆固作用”强的润滑薄膜。硬质PVC常用的外润滑剂石蜡、PE蜡是非极性的化合物,与PVC及加工设备的金属表面只能形成作用力很小的物理吸附层,在180℃—200℃及强剪切力作用下,这层吸附层——润滑膜——容易被***。所以与HSt配合使用可提高了石蜡、PE蜡润滑膜对PVC及金属表面的黏合强度及撕裂强度,增强石蜡、PE蜡的外润滑作用。
聚乙烯蜡(PE蜡)与氧化聚乙烯蜡不同之处
聚乙烯蜡一般的制造方法有高压、低压聚合法,高压获得的蜡带有支链,熔点低而低压获得的蜡虽然相对质地坚硬些,但在滑性上却稍逊一些.氧化聚乙烯蜡是聚乙烯蜡经过氧化得来.
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多为高压低密度聚乙烯深度裂解、氧化而得.其分子量为1000~3000,故又称低分子量聚乙烯及低分子量氧化聚乙烯,形状可根据需要制成块状、片状及粉末状,颜色多为白色或淡***。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