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选取:
流程是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流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则是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在制冷技术中,换热器是不可缺少的制冷设备,冷凝器、蒸发器、回热器以及中间冷却器等换热设备,不仅在重量、体积和金属耗量上占整个制冷装置的50以上,而且对制冷性能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形式。对于一般对称型流道的板式换热器,两流体的体积流量大致相当时,应尽可能按等程布置,若两侧流量相差悬殊时,则流量小的一侧可按多程布置。另外,当某一介质温升或温降幅度较大时,也可采取多程布置。相变板式换热器的相变一侧一般均为单程。多程换热器,除非特殊需要,一般对流体在各程中应采用相同的流道数。
流体流动分布是否均匀的问题还表现在流程组合方式上,在给定的总允许压降下,多程布置使每一程对应的允许压降变小,迫使流速降低,对换热不利。此外,不等程的多程布置是平均传热温差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尽可能避免。
压降要求:
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时,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产生原因:1、由于板式换热器板材选择不当导致板片腐蚀产生裂纹或穿孔。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知道满足工艺要求为止。一般厂家在样本中给出压降计算公式,从技术经济上考虑,对于水水换热器的压降应不大于0.06MPa为宜。
板式换热器的结垢指板式换热器与不洁净流体相接触而在固体表面上逐渐积聚起来的那层固态物质,由于污垢层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会增加了传热热阻,降低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
腐蚀污垢
具有腐蚀性的流体或者流体中含有腐蚀性的杂质对换热表面腐蚀而产生的污垢,通常,腐蚀程度取决于流体中的成分、温度及被处理流体的pH值。
颗粒污垢
悬浮于流体的固体微粒在换热表面上的积聚,这种污垢也包括较大固态微粒在水平换热面上因重力作用的沉淀层,即所谓沉淀污垢和其他胶体微粒的沉积。
化学反应污垢
在传热表面上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污垢,传热面材料不参加反应,但可作为化学反应的一种催化剂。
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都是当下比较主流的换热器类型,因其结构和使用上有一些差异,使用场合也有所不同,小编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比较有哪些不同,以便于大家更好的区分选择。
1. 换热效率
管壳式换热器中冷却水为层流,故在管壁流速为零,传热须径水的传热来进行(另外,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的流动成900 ,而不形成对流)。对于水-水换热器,其传热系数K值一般为 800-1200w/m2*K .
板式换热器中,冷却水侧和被冷却水侧流动均为湍流,流道中的介质不断地在板壁和通道进行置换。传热板片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板片的成型工艺及材质特性对密封和换热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的流动形成1800 ,形成对流,故换热效率很高。对于水-水换热器,其传热系数 K 值一般为 4000-7000w/m2K .由此可节省4-5 倍的换热面积。
2. ***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效率,使得其用材较多,故价格较高。而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效率决定其用材很少,价格较管壳式换热器低得多。若冷却水质是海水和有海水倒灌的江河水,材料需采用耐海水腐蚀的材料,如钛材。
3. 安装
管壳式换热器的自身重量一般是板式换热器的5倍左右,故在运输和安装时,需采用较大的运输设备和安装设备来运输和安装。另外由于自身的重量较大,故其基础设施也较庞大,无论从费用和时间都是比较大的。
由于板式换热器重量只有管壳式换热器的20 ,故无论是运输还是安装都是相当容易的。基本上无需做设备基础。因此,安装费用和时间可大大地节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