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能)罐
是应用在水蓄冷空调系统中的一种蓄冷设备,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罐子,水蓄冷实现的方法有:1、多槽式蓄冷,2:迷宫式蓄冷,3:隔膜式蓄冷,4:自然分层式蓄冷,其中自然分层法是有效、经济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水在不同温度其密度不同,因密度差异而产生自然分层现象。在空调系统中蓄冷循环时制冷机组送来的低温水从下步布水器进入蓄冷罐,经布水器扩散,水流对水罐中水体搅动较小,高温水从顶部排除,在放冷循环中水流反向流动,低温水密度大,汇集在水罐下部,经过下部布水器送至负荷需求侧,自负荷需求侧流回的高温水由于密度较小,从上部布水器进入蓄冷罐后汇集在水罐上部,水罐中的低温水和高温水依然保持分层状态。布水器的设计和选型直接影响蓄冷效果,布水器入口雷诺系数Re和布水高度直接影响布水效果。
大温差水蓄冷的斜温层较小温差水蓄冷稳定,波动也小,温度分层较明显。这是由于随着蓄冷温差的增加,蓄冷罐的密度差异越发明显,因而蓄冷罐内形成的浮升力将加大,导致自然分层效应加强,有助于斜温层的厚度增加变缓和蓄冷效率的提升。
然而,热水层与冷水层温差加大,同时导致两者之间导热量增加,这也会导致斜温层加厚。相关研究显示,增加蓄冷温差可以增加蓄冷量,同时会增加斜温层的厚度,降低蓄冷系统的效率。相关文献的工程实例表明,5 ℃的蓄冷温差,蓄冷效率约为87%;15 ℃的蓄冷温差,蓄冷效率约为93%。然而上述项目中的蓄冷罐高径比、水的流速与雷诺数都远小于实际工程中的值。因此,蓄冷温差对蓄冷效率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蓄冷罐的形状、高径比、充放冷的水流速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蓄冷罐内斜温层的位置会随着充、放冷的过程而变化,整个充、放冷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直接计算和控制斜温层的厚度难度较大。因此在蓄冷系统的设计中,为了保证水蓄冷系统可靠、***运行,通常需要进行模拟,以对蓄冷罐的设计进行优化。
结论
1)在数据中心运行初期,机房设备负荷很小,此时可以停止冷水机组工作,利用蓄冷罐对末端空调设备进行供冷,从而避免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运行,提高冷水机组的运行效率。
2)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模式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备用的冷水机组与应急蓄冷系统,减少白天制冷机的运行时间,保证冷水机组运行在***区间。而对于分时峰、谷电差价的地区,可以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在数据中心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低温水蓄冷,增大蓄冷温差,系统的节能效果会更加显著。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