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都是当下比较主流的换热器类型,因其结构和使用上有一些差异,使用场合也有所不同,小编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比较有哪些不同,以便于大家更好的区分选择。
1. 换热效率
管壳式换热器中冷却水为层流,故在管壁流速为零,传热须径水的传热来进行(另外,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的流动成900 ,而不形成对流)。对于水-水换热器,其传热系数K值一般为 800-1200w/m2*K .
板式换热器中,冷却水侧和被冷却水侧流动均为湍流,流道中的介质不断地在板壁和通道进行置换。另外,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的流动形成1800 ,形成对流,故换热效率很高。对于水-水换热器,其传热系数 K 值一般为 4000-7000w/m2K .由此可节省4-5 倍的换热面积。
2. ***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效率,使得其用材较多,故价格较高。而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效率决定其用材很少,价格较管壳式换热器低得多。若冷却水质是海水和有海水倒灌的江河水,材料需采用耐海水腐蚀的材料,如钛材。
3. 安装
管壳式换热器的自身重量一般是板式换热器的5倍左右,故在运输和安装时,需采用较大的运输设备和安装设备来运输和安装。另外由于自身的重量较大,故其基础设施也较庞大,无论从费用和时间都是比较大的。
由于板式换热器重量只有管壳式换热器的20 ,故无论是运输还是安装都是相当容易的。基本上无需做设备基础。因此,安装费用和时间可大大地节省。
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板片的组装
1、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板片的组装:组装工艺因为焊接材料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在铜钎焊情况下,焊接材料(与板片大小相当的铜箔)与传热板片层层叠压在一起;而镍钎焊的时候,当使用压力较低时,在板片的四周涂抹液态接合剂,要求的压力高时,其组装与铜钎焊相同。
2、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板片的加工:主要是通过冲压工序在板片上加工出各种波纹。
3、冲压定型:对叠好的板片组进行冲压,使各层之间,板片和接合材料之间充分接触。
4、不锈钢板式换热器钎焊前的干燥:冲压定型的板片组在钎焊前需要在干燥炉中进行干燥,去除杂质和水分。
5、真空钎焊炉中的钎焊:真空状态下,炉内温度升到1100℃以上,焊接材料为铜,其熔点1083℃,而不锈钢板片的熔点为1539℃。铜熔化后,填充到板片四周和接口部位的狭小空隙。因为毛细管的虹吸原理,熔融的铜不会填充到板片的换热面域,而只会往***为狭小的空间填充。镍钎焊情况下,炉内温度会高些。板片钎焊完毕,需要在炉内冷却后再取出。
6、接口以及附属部品的焊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各种不同型号的接口和附属部品 (如吊耳、铭牌等)被焊接到热交换器上。到这一步,换热器已经制作完毕,接下来就是检验工作。
7、检漏:将板式热交换器抽气到真空状态,利用氦检漏仪检漏。
8、压力试验:通过氦检漏的热交换器需要接受高于客户要求的压力检验,检验方式一般为氮气打压,然后放入水槽保压,检查是否有漏点。
9、干燥,装箱: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在干燥炉中进行干燥,去除水分和杂质,***后装箱出厂。
各部件作用
板式换热器:是由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板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换热器,换热板片之间由密封垫片密封和导流,分隔出冷/热两个流体通道,冷/热换热介质在相邻两板片形成的狭小曲折的通道中各自流过,通过相隔的板片进行传热。
板式换热器将热能从热网转移到用户系统,满足用户采暖及生活热水等需要。
水泵:通常把提升液体、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加压力的机器统称为泵,用来输送的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水泵分类
按泵轴位置分为:
1)立式泵 2)卧式泵
按吸口数目分为:
1)单吸泵 2)双吸泵
按水泵在机组中的位置,分为:循环水泵、补水泵和增压泵,机组中所用循环水泵多为立式单吸管道泵;补水泵多为立式多级离心泵;增压泵为立式单吸管道泵。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