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生产过程控制
1、各操作工按规定要求对生产之半成品进行分类包装并清楚填定“制品标签”后移至车间“待验区”。
2、 IPQC及时对待验区之半成品进行抽样检验,合格盖上“QC PASS”。如抽检不合格,注塑机润滑油泵,应及时通知机台管理现场确认并由车间管理***安排返工返查,直至再验合格为止。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3、 已检验合格之半成品由杂工移于“合格品区”,并由车间物料员开单办理入库。同时需制定车间生产统计报表。
4、对于不合格退货进行返工处理后的报废品,应由车间领班会同IPQC确认后,由车间物料员开“物料报废退仓单”由车间主任审批后送水口房予以粉碎后回收利用。不合格品处理方式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
5、 机位选出的不合格品,属外观缺点应按程度分开包装,实行质量分放管理,并由车间独做报批,需要时交QC确认程度。对存在的不良生产应采取改进措施。
拟定***工艺参数必须了解设备性能、模具结构、成型材料及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合理地设定各成型参数。
首先要根据产品成型状况逐步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正确的调整顺序为压力→速度→温度。每次更改参数时,注塑机 射嘴温度,输入的参数已为电脑所确认后再进行下一个参数更改,应避免同时更改两个以上参数;
其次在产品进入稳定生产中,注塑机锁模故障,须尽量保持各参数的稳定,应作详细记录,若变更幅度过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另外,每次模具上线时成型工艺须尽量固定,便于成品质量控制。
在注塑加工过程中可能由于原料处理不好、制品或模具设计不合理、操作人员没有掌握合适的工艺操作条件或者因机械方面的原因,常常使制品产生很多缺陷。在生产玻纤增强PA时***容易出现的就是表面外观不良,主要为玻纤外露、烧焦、料花、凹痕、银纹、波纹、溢边等。
1、料花
料花是因为GF成团。如果需要得到高质量的GF增强PA,建议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对于GF的选择,可以选用PA专用增强GF,同时加入偶联剂或增容剂,接枝类型的增容剂加入量在3%左右。还可以加入0.6%左右的硅酮系列助剂,表面效果会大大提高。
2、凹痕
引起凹痕的可能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如下:
1)填充入料不足或加料量不够,应增加加料或打开下料口闸板;
2)浇口位置不当或浇口不对称,注塑机,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
3)分流道、浇口不足或太小,应增多分流道和增大浇口尺寸;
4)制品壁厚不均匀,应对模具进行修改或增加注塑压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