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酿酒设备|免蒸煮生料酿酒设备
几年前中国刮起了生料酿酒风,席卷整个华夏,这几年,生料酿酒设备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工艺日趋***,酒的口感也已经远胜从前,直逼名酒口味,已有逐渐取代传统酿酒方法之势。那什么是生料酿酒技术呢?为什么市面有各种不等价格的酒,高的上万元的酒,低几十元的酒都有的,因为红薯酿酒设备厂家所用的酿酒设备是不同的,不管是从酿酒技术还是用的设备工艺方面等等。为什么又叫免蒸煮生料酿酒技术呢?所谓的生料免蒸煮酿酒技术是指直接将生料(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稻谷、红薯等)加上生料发酵用酒曲,发酵一个星期左右天就可蒸馏制成白酒。
一、红薯酿酒设备原料处理
酿酒的原料要求经过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但粉碎后效果会更好),一般细度要超过80目,粉碎机底筛直径在1毫米以下。只有达到这样细度的颗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霉菌广泛的与淀粉接触、酶解,使淀粉的糖化率达到95%以上。
二、红薯酿酒设备配料
在配料顺序上,应采用先水后粮再加曲的方法较好,粮水比应控制在1:2.5-3,酿酒设备生料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左右的水倒入缸中,然后把粉碎好的粮食逐渐的倒入缸内,边倒边搅拌,再加入生料酒曲,下曲时温度不要超过40℃。红薯酿酒设备的型号这里所说的型号指的是一次投料的斤数,从小型设备到大型酒厂设备,型号是比较多的,如果是在家自酿白酒的话小型酿酒设备够用,想在家办个酒坊的话家庭红薯酿酒设备是可以的,当然还有酒厂设备适合办酒厂的朋友。
三、红薯酿酒设备发酵
酿酒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搞好了,酒的质量、产量都会得到提高。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产酸,甚至曲种死,低于20℃者,生料难以发酵。建议发酵温度是25℃—35℃
发酵罐应加盖或用塑料薄膜盖上拴牢,采用密封式方法发酵。发酵开始时,每天要充分搅拌一次,以保证原料发酵完全、彻底。酿酒设备厂家经常把发酵温度在20℃—25℃时,发酵期为15—20天;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到5天,待品温上升到45℃到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发酵温度在25℃—30℃时,发酵期为12左右;发酵温度在30℃—38℃时,发酵期在7天左右。
检验红薯酿酒设备是否发酵或发酵是否完毕,可用手在水面搅一搅,上面是水,下面是玉米,水清、颜色为啤酒色,即为发酵好了。也可把打火机点着,放入缸内靠近水面,火熄了就是发酵好了,反之亦然。
红薯酿酒设备用铝制材料制造总归是有它的道理
铝质的红薯酿酒设备仍然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铝密度小,因此铝质酿酒设备通常很轻,易于搬运。铝导热性能好,因此铝质酿酒设备的热效率很高,节省燃料,并且出酒快,出酒率高。铝材成本低,因此铝质酿酒设备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易被消费者认可。
但因铝材在焊接时会留下较为明显的焊道,所以铝质红薯酿酒设备一般看起来略显粗糙一些,且由于铝的光泽度不高,使得铝质酿酒设备整体的美观度大大降低。业界中流传着一种说法:铝对******,所以铝质红薯酿酒设备也对身体***。
红薯酿酒设备其实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一,对******的不是铝,而是铝离子,而只有在酸性条件下,铝才能转变成为铝离子,整个白酒蒸馏过程可以说是中性环境。
铝合金酿酒设备与不锈钢红薯酿酒设备有什么区别
酿酒设备是制作白酒必不可少的工具,红薯酿酒设备的质量与酒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无论你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白酒,必须要经过酿酒设备蒸馏的,如果设备材质不合格,不可思议经过不合格的酿酒设备蒸馏出的白酒肯定也是劣质品。
早几年市面上盛行的红薯酿酒设备大多为铝质设备和不锈钢设备,当然这只是从材质上来分,如果从功能上来分,那各种不同的酿酒设备会有很多区别了。像我们平常买手机,有几百的几千的,肯定是一分钱一分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购呢?
早在几年前,铝质酿酒设备占领市场大部分份额,其主要原因是铝质酿酒设备成本低且导热性好,俭省燃料,出酒快,另外是铝密度小,因此铝质酿酒设备通常很轻,易于搬运。
所以很多商家看中此优势对此设备进行了有力的推崇。不得不说的是,铝质酿酒设备虽然处理了密封问题,加热快等问题,但早在几年前,媒体大量***了一些不合格的酿酒设备厂家,其中包含了铝质酿酒设备在内,在我国规定不得运用铝制食品用具。
用于蒸馏的红薯酿酒设备的不锈钢材质应当是食品级不锈钢,单从质量上来讲,不锈钢属于食品级的材质,符合我国质量标准,对消费者基本的保护,另外从效益上来讲,耐酸,耐碱,耐高温,防腐蚀,又可连续生产。三、酯化酒中的醇类和酸类物质可结合生成酯类,酯类是白酒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只是前期在制作成本上会比以上几种材质的成本高,所以不锈钢材质的红薯酿酒设备通常比铝质设备售价要贵很多,如果看重价格的会选择以上的劣质设备,但是从久远的角度来看,合格有质量保证的红薯酿酒设备才是耐用之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