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加气机检测机构-加气机-德州德航特检***检测(查看)
作者:德航特检2020/6/9 17:05:44







安全阀的使用、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1. 安全阀的使用

使用安全阀时,首先要正确安装。安全阀安装的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安全阀能否正常工作并发挥其作用,而且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到安全阀的动作性能、密封性能、排量性能。

1.3安全阀排放管的安装

安装安全阀排放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3.1排放管的内径应大于安全阀的出口通经。

1.3.2排放管的流动阻力应小于安全阀整定压力的10%,以避免造成过高的背压,影响安全阀的动作。

1.3.3 排放管应装设适当的支承,以防止管道应力(指安装应力和热应力)附加到安全阀上,影响安全阀的性能。

1.3.4 根据安全阀不同的使用介质,出口管有三种安装方法:a.空气,出口管直通大气。b.水或其他液体,出口管朝下。c.蒸汽,出口管朝上。

1.3.5 原则上一只安全阀应单独使用一根排放管,两只以上安全阀共用一根排放管时,排放管要有足够的排放面积,且每个分支排放管与总排放管的结合处,德州加气机检测机构,流向的转折应尽可能小。

1.3.6 蒸汽锅炉的安全阀应装设排汽管,排汽管应通向安全地点。排汽管底部应装有接到安全地点的输水管,在排汽管和输水管上都不允许装设阀门(这点非常重要,在安装时往往被忽视掉,导致安全阀工作不正常) 。安全阀排汽管上如装有,应有足够的流通面积,消音板或其他原件的结构应避免因水垢而减少蒸汽的流通截面。

1.3.7 热水锅炉的安全阀应装设泄放管,加气机检测标准,在泄放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泄放管应通向安全地点,并有足够的截面积和防冻措施,保证排泄通畅。

1.3.8 对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的排放管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




安全阀的使用、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2.1.4 由于安装和使用不当,使安全阀因温差变化导致泄漏。例如,某电厂4X350MW发电机组设备上装有安全阀64只。使用过程中,安全阀相继发生了泄漏等故障。经分析故障原因有两种:a.安装的安全阀排汽口法兰与排汽管的法兰为固定连接。该阀安装于立式布置的高压加热器顶部,筒体高度为11.75m,工作温度为240℃,固定点离顶部约10.75m,加气机检测报告,所以高压加热器在工作时向上膨胀,由于排放管为固定连接,所以附加在安全阀上的应力很大,造成安全阀与高压加热器间发生不同步的震颤而导致泄漏。b.安全阀安装的泄放管装有阀门并关闭造成堵塞。由于泄放管堵塞造成安全阀内腔及排放管内积水,使安全阀相关部件因温差而发生形位变化导致泄漏。解决措施:,将安全阀排放口法兰与排汽管间的固定连接改为金属软管连接,以消除因高温加热筒体受热向上膨胀而附加给阀门的应力,同时消除了阀门与高温加热器间的不同步颤震。第二,打开泄放管阀门,并进行疏通,确保泄放管畅通。

2.1.5 安全阀的整定压力与设备正常工作压力太接近,以致密封面比压力过低,当安全阀受震颤或介质压力波动时更容易发生泄漏。安全阀定压偏低,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应适当提高安全阀的整定压力。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广泛选用且代表性的是弹簧直接载荷安全阀。在线校验仪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一个简化的理想动作模型上,一个处于关闭状态且正常运行的安全阀,向下作用有阀瓣的弹簧预紧力,预紧力一部分用来抵抗介质作用力,另一部分用来产生阀门密封件之间的相互压紧力(,弹簧预紧力足以保持安全阀呈密封状态。随着介质压力的提高,密封件间的相互压紧力随之减少,当介质压力达到开启压力时,相互压紧力等于零,安全阀开启。

如果安全阀处于正常运行的关闭状态,从外部加给安全阀阀瓣一个向上的附加拉力,则弹簧预紧力除抵御介质作用力与密封件间产生的相互压紧力外,弹簧预紧力还会被附加拉力抵消。随着附加拉力的增加,加气机,密封件间的相互压紧力将逐渐减小。当附加拉力增加到一定值时压紧力等于零,此时安全阀完全丧失了密封而达到被开启的状态,此时介质作用力与附加力之和刚好克服弹簧预紧力。

在线调校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测量和记录外力以及如何判别安全阀呈开启状态。不同的调校装置采用不同的办法但原理都是一样的,作用在阀瓣上的外加力通过延伸到阀外的阀杆提拉,施加外力的方式采用油压千斤顶或机械式螺纹千斤顶。外加力测量一般为电阻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配以各种二次计量仪器。


德州加气机检测机构-加气机-德州德航特检***检测(查看)由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提供。德州加气机检测机构-加气机-德州德航特检***检测(查看)是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www.dezhoudehang.com)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和信息仅供参考,如了解详情,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业务联系人:华经理。

商户名称: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