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豆制品生产属于间歇生产方式,排水时间较集中,水质和水量不均匀,产生的废水为豆渣和黄浆水(由糖类,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可溶性固态黄酮色素组成),豆渣含量高,悬浮物很多,进水往往是乳白色,大量的豆渣在沉淀池可形成一层5-10cm厚的发酵后豆渣浮层,不及时清捞浮渣会越积越厚,污水处理设备 豆制品,阻塞出水管路导致溢出池面,臭气弥漫厂区蚊虫乱起。发臭后豆渣即使捞出很难成为动物饲料,过度堆积给水池和地面清理工作造成一定麻烦。
由于豆制品废水可生化性好,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格栅→初沉淀→厌氧池→好氧池→终沉淀→达标排放”。以下为每道工序调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把膜片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膜组件,特别注意的是,膜片与膜片之间间距要足够大,有效距离要大于100mm(轴心距大于140mm),如果膜片本身膜丝密度大,那么有效间距要适当放宽,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冲洗气流顺畅到达顶部膜丝,也可以减少膜丝之间的板结和截留物,减少膜组件的清洗频率。
平板膜的间距只要60~80mm就可以了;太大的间距导致占用空间太大。
2、膜片横向和竖向装都可以,具体取决于安装的空间;横向装时,膜丝保持微下垂,下垂幅度保持在10mm,也可以这样说,在保证膜丝不受拉力的前提下,尽量直,这样膜丝和膜丝之间就不会留有太多的杂物;推荐使用竖向安装的方式。
3、不能把膜组件做的很大,因为太大的膜组件,其安装密度就会大,同样的搅拌空气量对它来讲却显不足,而且在膜片上积累很多包裹物的时候,就需要对膜片进行喷洗,用高压水枪或自来水,安装太密会让你很难冲到内层膜片,建议单个膜组件处理量MBR曝气装置的设计要点
1、曝气装置可以固定在池底(需要做膜组件承托架和膜组件滑入导轨),也可以跟膜组件做在一起,各有优劣,曝气管的位置要做精心考虑,采用DN20穿孔管,每个膜片间隙对应一路穿孔管,穿孔大小Φ2.0mm,穿孔间距100mm,相邻两路管穿孔位置交错穿插,孔口做单排垂直向上。
2、曝气量的大小进行粗略估算,根据经验数字,按照汽水比24:1(以说明书为准)(常规池深3.5m),风机排风压头选型比液位高0.01Mpa;风机出口设置泄气阀,泄气管口径全开能卸掉70%的空气量即可
3、每个膜组件曝气都设置单独的调节阀,同时整个生化槽的充氧曝气要另外做单独的控制阀,用微孔充氧曝气装置,确保能灵活调整搅拌空气量和充氧空气量。
4、MBR池DO控制为2.5~5之间,正常液位约为3ppm,在液位高低不同时,DO也会有变化,不宜长时间超过5.0ppm。
工艺选择
4.1.1设计原则
(1)豆制品生产过程属于间歇生产方式,排水时间集中,水量水质不均匀,必须加强调节以稳定污水水质水量,避免冲击负荷对生物处理设施的影响;
(2)污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好,生化降解速度快,适于生物处理;
(3)污水中含有***、病毒和一些******物质,在排放之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4.1.3工艺选择
该工艺采用以生化处理为核心的处理工艺,豆制品厂废水处理系统设计为格栅 调节池 气浮 A/O 过滤罐 MBR膜 消毒工艺。该工艺成熟可靠,运行操作简单,***和维护费用低。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污水汇集进入格栅渠,利用格栅渠中的格栅拦截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内采取预曝气)经均化水质后由泵提升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分解作用下大幅降低污水中的BOD5,自流进入A段水解酸化池,污水在其内进行水解酸化,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A段酸化池出水自流进入O段接触氧化池,由于污水经过前面的水解酸化,此时污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利用大量微生物来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其内进行硝化反应,出水流入活性炭过滤罐进行过滤后消毒达标排放。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