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种源差异带来收益差异
以5个法桐种源的当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江密峰种源生物量大,其根质量和总质量与其他4个种源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单叶面积、栅栏***厚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相对于其他种源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有机物分配规律一致,根质量所占比例均大,超过70010,其次是叶质量,储存有机物的茎质量比例小,速生法桐,均不到总质量10%;蒙古栎叶肉结构简单,5个种源栅栏***厚度为41.99-56.89p4m,不同种源间单叶面积和栅栏***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lt;0.05);江密峰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其余4个种源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lt;0.05),各种源在6.25-8.94p4m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与光合色素、根质量、叶质量及栅栏***厚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lt;0.01),12公分速生法桐,与单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lt;0.05)。
速生法桐“出生”的艰难路程
现阶段人行道上种植速生法桐,由于各种管线多已入地,修剪时基本不用考虑空中电线,培育苗木再不需截干,10公分速生法桐,可以任其向上生长,法国巴黎街头高大的树型就是典范。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栽植的法桐为避让电线一般定干较低,未能及时正常修剪,有些树冠过大造成头重脚轻,刮风下雨时树干常歪倒,11公分速生法桐,不是砸断电线就是阻塞交通,一度成为城市安全隐患。90年代初合肥市对闹市区主妻街道法桐进行矮化修剪也是***而为,但近10多年来很少再因刮风下雨发生树木倒伏现象,现在上海市淮海路一带矮化修剪成的盆景式树型就是***成功的范例。
速生法桐“出生”的艰难路程
为了扬长避短治法桐,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园林工作者采用辐射育种等多种方法培育无球果种苗,但要育成稳定的新种需要多年时间。国内***早进行该项目科研的华中农大直到近2年才通过成果鉴定,可见大量提供不结果种苗,特别是大苗目前很难,更何况无球果新种还需时间的检验。为减少球果种毛危害,***快捷的办法是利用法桐在上年生枝条上开花结果的特性,隔年秋冬修剪挂有果实的枝条即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