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教师编面试培训机构
教师编制待遇差别
1、工资待遇差别,有编制工资高,无编制工资低;
2、福利待遇差别,有编制的有三险一金,没有编制的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有;
3、稳定性差别,无编制的教师随时面临被炒鱿鱼;
4、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班主任、行政人员......无编制教师z多可以当任课老师,其他没有机会。折叠编辑本段考试难度教师z资格证考试科目增加,考试难度提高。
自2015年教师z资格证实施***统考改革以来,教师z资格证考试废除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学考试,并且根据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教师z资格证考试科目有所增加,考试内容要求相对提高,考试难度也随着提升。
古代公办教师吃的都是“皇粮”,所以教师都是有编制的,尤其是大学教师,都是有相应级别的“官”,所以“编制”控制很严。根据学校级别和在校生人数,会定出相应的教学岗位。
秦朝官学有“三老制”、“博士制”、“吏师制”等教学形式,其中,博士制教学规格z高,朝廷给出的博士官编制是70人。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朝廷颁布了地方o官学学制,要求各地开办学校。学(相当于大学)、校(相当于中学)设经师1人,称为“文学校官”;庠和序(相当于小学)设《孝经》师1人。汉武帝时,太学博士首设五经博士,编制为7人,至东汉时,增加至14人。唐代地方学校同样划定了师生比,以县学的儒学来说,师生比为1:10至1:25。
唐代的教师编制相对系统、合理,一般根据师生比来确定。如国子学设博士7人,助教、直讲各5人,学生300人,教师与学生比为1:25。太学、四门学师生比例则分别为1:45和1:72。
唐代地方学校同样划定了师生比,以县学的儒学来说,师生比为1:10至1:25。但唐代的专科学校师生比又有不同,学生人数更少。以州学的***专科为例,师生比在1:7.5至10之间,1名***博士z多带10名学生;1名***博士配1名助教,z多带15名学生。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z伍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与难题。
明朝的国子监规模大于唐朝的国子学,设祭酒、司业各1名,下设教学管理机构“五厅”和教学单位“六堂”。五厅中的“博士厅”负责具体教学,编制是:博士5人,助教15人,学正10人、学录7人。其官衔分别为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
当然古代也有“代课老师”,以补充教师编制的不足。
李尕果建议,针对总量超编实际短缺问题,合理确定班师比标准,额外核增5%编制;针对***“二孩”政策放开、育龄女教师增多的情况,可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增加教师编制;针对县域内编制不足,在全省各市县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改革回收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专门调剂给那些已经满编、超编,但依然需要补充专任教师的县区。教师编制考试面试笔试通过之后会各地区教育网会公布面试考试人员名单,考生需到指z定地点领取“同意面试”通知单。
此外,李尕果建议在省级层面明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彻底z解决教师不足问题。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朝廷颁布了地方o官学学制,要求各地开办学校。例如,对根据实际需要临时招聘的编外教师,实行合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经费均由财政负担,享受在编教师待遇。与此同时,要明确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建立健全严格的督导评价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化解聘用教师问题,需要各级各地***积极创新、主动作为。
如何根据招聘公告判断是聘用制还是有编制的岗位?
锦囊来啦!
怎么从招聘简章中看出是在编还是聘用制?
很多考生看到简章中写:“受聘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规定确定工资待遇;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签订聘用合同。”就认为是签合同了,那就是合同制啦?
其实不然,即使被聘用为在编教师,也是要签合同的朋友们!
具体如何判断,有下面几种办法:
1、有的简章中明确会表明招进来就是在编教师,比如某教师招聘简章有这么一句话:“本次计划招聘在编教师115人”这就表明招聘进来解决编制的意思;
2、有的招聘简章则会在后待遇中表明需要在岗位的z低服务年限,一般要求是5年,这种的一般也是在编教师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