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其生长情况是:呈匍匐扩张型、高度不超过20厘米。每株一年萌生50个分枝以上,枝条触地生根,每枝一次开花50-100朵。根系发达深扎根在2米以上。覆盖面大,单株覆盖面积达1平方米以上。开花群体性强,四季花期不断。其生物习性是:耐干旱,年降雨量在150-2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耐瘠薄、坡地、浓荫,浇灌困难地区均能栽植生长。耐高温、高湿,-30℃低温及42℃高温均可正常生长。管理粗放、抗病能力强,不用施药、不修剪,减少了大量的管理费用。
黑红色:有林肯先生(经典品种,10个香的月季品种之一,微型月季,大花香水月季表品种,丰花月季,月季评选标准花)、武士、大紫光、黑旋风、斑粝岩、黑珍珠、朱墨双辉等。
绿色:有绿星、绿萼。
橙色:有杰斯塔。乔伊、坤特利、金牛、玛希娜、大奖章等。
粉色:有粉扇、粉和平(经典品种)、日粉、醉香酒、查克红、唐红等。
复色:有和平(经典品种)、火和平、芝加哥和平(经典品种)、红双喜(经典品种,10个香的月季品种之首)、希腊之乡(香)(经典品种)、梅郎随想曲、爱、我的选择、和平之光、却可克、现代艺术、摩纳哥公主、彩云、加里娃达、花车等。
月季的栽培品种就大大增加了,清代许光照所藏的《谱》收集有64个品种之多,另一本评花馆的《月季画谱》中记载品种月季有109种。由于中国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于蔷薇生长,所以中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中国的六朝南齐(公元497—501年)诗人谢眺有《咏墙薇》诗句描述蔷薇花为红色。而古代月季的栽培,见之记载的则要比蔷薇晚二、三百年左右。宋代宋祁著《益都方物略记》记载:“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属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那时成都已有栽培月季。明代刘侗著《帝京景物略》中也写了“长春花”,当时北京丰台草桥一带也种月季,供宫廷摆设。在李时珍(公元1950年)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用途的记载,但中国记载栽培月季的文献早为王象晋(公元1621年)的二如堂《群芳谱》,他在著作中写到“月季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红’,月季,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茎长蔓,叶小于蔷薇,茎与叶都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逐月开放,四时不绝。花千叶厚瓣,亦蔷薇类也。”由此可见在当时月季早已普遍栽培,成为处处可见的观赏花卉了。这比欧洲人从中国引进月季的记载早了月一百六十多年。
月季的原产地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和甘肃等省的山区,尤以上海、南京、南阳、常州、天津、郑州和北京等市种植。大多数品种适温度白天为15-26℃,藤本月季,晚上为10-15℃。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有的品种能耐-15℃的低温和耐35℃的高温;夏季温度持续30℃以上时,即进入半休眠,植株生长不良,虽也能孕蕾,但花小瓣少,色暗淡而无光泽,失去观赏价值。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