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黄杨病又称作粉霉病。常***大叶黄杨的叶、颈、等部位,该病发生时,危害处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粉末,病情严重时大叶黄杨叶片枯萎。该病常发生在闷热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
防治方法:喷洒密度为1.0035(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3]
白绢病
大叶黄杨白绢病发病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色腐烂,菌丝体白色绢丝状、初白色后变黄至褐色如油菜籽状、此病多发生于土壤潮湿,多雨高温盛夏季节。
防治方法:盆土使用前应消毒,同事注意环境通风,避免栽培过密,修去病枝。发病前应定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500倍液。
瓜子黄杨是多种植物的统称,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节间长0. 5-2.5厘米。黄杨细分品种有小叶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金边黄杨,雀舌黄杨,北海道黄杨等等。黄杨不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宽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革质的叶子对生,钝头或顶上微凹缺。春季开花,雌雄同株,簇生。黄杨耐旱,只要地表土壤或盆土不至完全干透,无异常表现。 耐热耐寒,可经受夏日暴晒和耐摄氏零下20左右度的严寒,但夏季高温潮湿时应多通风透光。
瓜子黄杨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谷、溪边和林下,目前各省均有栽培作观赏用。黄杨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盆栽亦可以蛭石、泥炭或土壤配合使用,耐碱性较强。黄杨叶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多数长1. 5-3. 5厘米,宽0. 8-2厘米,先端圆或钝,黄杨,常有小凹口,黄杨基地,不尖锐,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黄杨花序腋生,头状,花密集,花序轴长3-4毫米,被毛,苞片阔卵形. 长2-2. 5毫米,背部多少有毛。黄杨耐阴喜光,在一般室内外条件下均可保持生长良好。长期荫蔽环境中,叶片虽可保持翠绿,但易导致枝条徒长或变弱。黄杨喜湿润,可耐连续一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但忌长时间积水。黄杨可四季换盆或移栽,夏季或新芽萌发时移栽应注意遮阴并防止盆土过湿,否则易导致原有叶片脱叶。
瓜子黄杨4~6月,由于小叶黄杨苗木为萌动至开花期,生长量较大,应及时补充水分。6~9月,由于本地区温度高且干旱,要满足苗木对水分的需求,尽量多叶面喷雾,且不积水。10~11月,苗木生长趋缓,应适当控水,并于11月底浇冬水,来年3月中旬浇返青水。
结合浇水,增施磷酸二铵45kg·hm-2,尿素30·hm-2,分次施肥。尿素应在7月后停止,防止苗木徒长,冬季来临时,苗木来不及木质化,容易遭受冻害。黄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