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油作为车上的一种油类,需要定期更换,没有免维护的。而它使用在刹车系统中,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安全问题人人都很重视。刹车油的作用是传递刹车力,我们踩刹车踏板并不是拉线或者拉杆等机械设备把力传给刹车片,而是刹车油把刹车力传到了刹车片。踩刹车踏板其实是在推动一个活塞往前运动,活塞推动刹车油运动,刹车油再推动刹车分泵活塞运动实现刹车。因此如果刹车油出了问题,刹车力的传递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刹车效果。
那么长期不换刹车油是否会导致刹车失灵呢?还会有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刹车油的一些问题。先说结论,刹车油不换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刹车失灵,但有个别路况会使刹车力减弱,同样很***。刹车油用的时间久了之后,除了变脏外,还会吸收一部分水,它有吸水的特性。吸水后对刹车油影响是很大的,刹车油更换,因此4S店都有检测刹车油含水量的工具。吸水有什么影响呢?原本刹车油的沸点是很高的,大约400度左右,如果吸水过多,水的沸点只有100度,很容易气化。如果刹车用得很频繁,特别是在长距离下坡时,刹车踩得太频繁,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温度会很高,传递到刹车分泵,使刹车分泵的温度也很高,很容易超过100度,超过了后水就会气化变成水蒸气。一旦刹车管路中有了水蒸气,它是可以被压缩的,刹车时刹车总泵往前移动了,都是在压缩的水蒸气,刹车分泵并没有往前移动,这样刹车力就会大大下降。当然出现这种情况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刹车油吸水过多,二是持续频繁使用刹车。
对于维修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严格按照2年的更换周期提醒车主及时更换制动液,刹车油dot4,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一定要'视情换油'的客户,则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鉴别制动液。
制动液并不是那种使用到一种程度就能用肉眼看到明显恶化的液体,陈旧的制动液有时候也会有制动效果,但有的时候根本就不能起作用。一般来说,制动液是由乙二醇和其他各种防腐蚀的添加液组成,由于乙二醇在长期使用中会收吸空气中的水分,这样就会降低它原本较高的沸点。当其沸点降到只比水的沸点稍高一些的时候,制动液已经严重失效,在特定的行驶状况下制动系统很容易失灵。鉴定制动液能否继续使用,如果采用传统的根据颜色、味道和手感来判别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检测制动液的含水量和沸点,对制动液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新的制动液具有较高的沸点,一般在260℃左右。而造成制动液吸水的原因很多,比如炎热的天气、制动系统使用的频繁程度、制动系统的设计型式、制动系统部件的质量状况、车辆行驶路况以及制动液的类型等。只要被吸入的水分达到2.5%,就需要更换新的制动液了。因此检测含水量或者制动液的沸点,刹车油,是确定制动液是否需要更换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通过测试沸点来判定制动液的性能,过去只能在实验室通过特定的设备才能做得到。制动液安全测试仪显示的沸点读数和规格是非常清晰和准确的,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被测试的制动液是否符合标准。
制动液安全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只要将探头插入制动液储液罐中,接上电源并按下开关,制动液就会被加热到沸点,此时温度就会被的电子温度计记录下来,刹车油,并显示在屏幕上。维修人员可以快速方便地判定制动液是不是需要更换,或者是否在汽车制造商规定制动液测试标准范围内。测试数据可以储存并能继续保留在显示屏上,以便展示给车主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