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
现代陶艺越来越需要创意,但好的创意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及必要的因素才能产生,平时知识的积累,能力结构的培养,构思灵感的激发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律与方法值得遵循和掌握。那么对于一个陶艺家或创作设计人员而言,至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雕塑陶艺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门类,由于其特殊的制作技法——“水、土、火”三种自然物质的结合,是对可塑的陶瓷原料进行塑造和装饰,并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实在形体的造型艺术。我以为一个合格的创意设计人员,他的能力结构大约需由四个方面组成:
(1)构思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丰富的想象力。
(2)表现能力:包括熟练的造型能力、生动的色彩配合能力,有一套形式构成的技巧与方法。
(3)审美能力: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感受,选择与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等方面的修养。
(4)适应能力:包括适应消费对象,市场流行趋势以及生产工艺的变化及其它方面要求。
?现代陶艺对普及陶艺教育的影响
在传统陶艺的教育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严格的师承和名窑流派。陶瓷艺术的奥秘被保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模式之中,深藏在从配料、成型、装饰到烧制的个体体验之中,充满了深不可测的神秘性。而现代陶艺的“离经叛道”,使陶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并热爱上这门艺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了陶艺普及教育,***院校也相应设置了陶艺***。因为,比起传统的图画课,现代陶艺更有具体性、可视性和创造性。纵观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都是把抽象元素作为艺术表达的中心,现代陶艺也吸取了这一营养。陶艺教育的普及,不仅给现代陶艺本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陶艺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且民众素质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和发展都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雕塑的发展历史
回顾中国当代公共雕塑的发展背景,中国由于特殊历史国情的原因,在意识形态上公共雕塑常常被作为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由于中国的公共雕塑起步较晚,以叙事性题材的形式居多,表现手法多以具象写实手法为主,这当然也与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艺术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不同的公共空间有其特定的属性,盲目地套用某一种艺术形式而不考虑雕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导致的结果是雕塑与公共空间属性的脱节,这样的状况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改革开放后,随着对***流的增多,西方的艺术思潮也对中国的雕塑家产生了冲击,在公共雕塑领域受到西方极简主义雕塑的影响,抽象雕塑渐渐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第三,在装饰技法上,现代陶艺追求肌体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出手工的痕迹:第四,在造型工艺上,现代陶艺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的对称,甚至有意造成残缺变形和透空形态空间。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