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些先民作品,陶艺摆件,从造型上看,一是以实用为主的轮制器皿;二是不规则的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造型。从材质上看,一是泥土质地的发挥;二是火与釉相结合所产生的神秘釉彩。从艺术效果上看,汉以前的作品浑厚、质朴、纯真、大方、自然天成;唐以后的作品华贵、飘逸、洒脱;到了明清以后,陶艺,由于各种釉上彩绘的出现,加以宫廷艺术的介入,从此,造型和彩绘开始分离,有的继续坚持民间艺术特色,有的则走向了异常堆砌、繁琐无生命力的工匠道路,以工代艺,陶艺作品,淡化了传统陶艺的原有生命魅力。至于那些传统陶瓷雕塑品,其内容基本上属于***题材、***人物,一直延续至今。
陶艺绵长的生命力在于手工。这也是这门古老的艺术在高科技的网络时代仍然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手工是“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是一切陶艺创作的原点。
作为人的活动,手工是一种体证,它***能保持艺术品原真性。与其它相互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艺术门类相比,因为“手工”,陶艺始终具有清晰的边界,这保证陶艺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陶艺花瓶,手工的魅力都将作为陶艺的基础,将不同时期、不同价值取向的陶艺活动联系在一起。
鲍桑葵在其著作《美学三讲》中提到:“任何艺术家都对自己的媒介感到特殊的愉快,而且赏识自己媒介的特殊能力,这种愉快和能力感当然并不仅仅在操作时才有。他的受魅惑的想象就生活在他的媒介的能力里。他靠媒介来思索来感觉,媒介是他审美思想的特殊身体,而他的审美想象则是媒介的特殊灵感。”雕塑陶艺的物质媒介表现在对泥性的把握、釉色的运用以及与其他材质的混用的表达上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在表达泥性材质的美学意义时,艺术家通常会将泥土本身所能形成的质地、纹路、色泽等天然属性积极的表现出来,那是对自然本真的***真实表达。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