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在我国的引入栽培情况
我国早是在1952年由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从前苏联引种油莎豆,又于1960年由 保加利亚引入栽培。
1974年和1975年,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遗传研究所,又分别从朝鲜 引进大粒油莎豆。大粒油莎豆是朝鲜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化学诱变剂(EMS)浸种处理油莎豆块茎而培育成的新品种,大小相当于普通油莎豆的2-3倍。大粒油莎豆个大、丰产、便于收获,但含油量偏低(较普通油莎豆低4%-6%)。
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引种和繁育,油莎豆在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试种成功。油莎豆经在北京郊县的砂土地、沙滩地、低洼地、高岗地、 砂荒地和盐碱地试验种植,均获得成功,亩产达到 500 kg以上。此后经推广,油莎豆逐渐传播到***各地。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油莎豆种植高潮,***还为此拍摄了科教片(油莎豆)于1976年春节期间在***公演。但由于当时的种植成本以及市场销路问题,导致农民种植油莎豆的热情大为减 退。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油莎豆种 植一直处于低潮。2000年以来,随着对油莎豆经济 价值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以及栽培和深加工技术的 提高和完善,***部分地区陆续又开始引种和扩大种植油莎豆,尤其从2006年起,新疆、内蒙古、广西、 湖南、湖北、河北、北京等地已开始小规模种植油莎豆。近年来,油莎豆的发展势头看好。
发展油莎豆产业的优势
油莎豆的经济价值
油莎豆的综合经济价值很高,可以开发多种产品。
(1) 茎叶可做绿色饲料。油莎豆分蘖强,地上茎叶高达1-1.5 m,无茎秆,叶细长,叶片平均长67cm,宽0.5cm,亩产鲜草3000 kg,干草1000 kg,茎叶营养丰富,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质9. 8%和粗纤维19.3%,可直接或打浆后饲养牛、羊、兔等食草动物;干草可打成粉状调配混 合饲料,饲养鸡、鸭、鹅等家禽。
(2) 根系具有***价值和萃取精油。油莎豆在生长期内,其地下须根释放一种清香的特殊气味,使整个植株不生病虫害。油莎豆地下根系繁多,每株有200 -500根,长5-20 cm,晒干后,有清香气味,有养神明目***,并能萃取精油。
(3)油莎豆块茎可加工食用油。油莎豆富含油脂,一般含量20% -30% ,有的高达36% , 是榨取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油莎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 64.12%,亚油酸含量15. 14% ,是的食用油。油莎豆油油质清纯,食味醇香,其营养价值与花生 油相似,VE含量与山茶油相似,高于橄榄油
油莎豆榨油机
油莎豆也有一些缺陷。它是采摘地底核状地下茎果,果子表面有须状细根且凸凹皱褶,外果皮硬实,这种均提升了油莎豆的食用生产加工难度系数。以便有利于清理,降低清理全过程的用水量,系统软件内选用水栽的方法栽种油莎豆。采摘后的油莎豆,可生鲜,也可以干躁后食用。现阶段还无中小型且适用系统软件内的榨油机,因而,以便提升营养元素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历经一系列探求和试着后,大家挑选多功能料理机全豆磨浆,以后用压力锅烧开,那样颗颗硬实的油莎豆果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油莎豆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