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措施就是联轴器的重新找正,确保同心度在偏差允许值内。联轴器对中找正应注意的是:一是,应以锅炉离心引风机的联轴器为基准,测定和调整锅炉离心引风机电机来保证电机与风机两轴线同轴;二是,电机的四个地脚螺栓必须对角均匀紧固后才能读数;三是,盘动联轴器时转向应与风机运转方向一致。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可知,当网格数为25万左右时预测结果较为合理,***终确定整个计算域的网格数为2513558。调整的顺序应是;首先,使两联轴器轴线平行,即先保证轴向百分表的四个读数相差值符合本文表1 的允许值;其次,使两联轴器轴线同高,即先调整左右径向偏差,后调整上下高差,直至符合本文的允许值。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打表工具———磁性表座虽然使用简便,但却存在着刚性不足和适用条件受限的不良情况。
对于重要和安装要求高的风机,有必要设计和制作一个专用表架配合百分表进行测量,锅炉离心引风机主要由抱箍、角钢表架等组成。,主要是U102 除尘风机振动偏大需重新校正联轴器对中。本文对吸声蜗壳对风机降噪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单独蜗板、后盖板、蜗板与后盖板、蜗板与前盖板加装消声材料的4种方式进行了试验测量,在锅炉离心引风机全工况范围内,风机噪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蜗板加后盖板组合的降噪效果好。现场检修人员反映,在打表过程中,径向百分表下方读数不时出现异常情况:电机垫高已经很明显,但读数却不变或变小(当时百分表探头打在风机端半联轴器上,此情况下,如电机垫高,径向百分表在下方读数应增大)。异常读数的出现,严重干扰了检修正常进行。凭多年经验并仔细观察后发现,当联轴器转到下方时,百分表探头已脱离半联器近0.5 mm,即此时百分表探头已不起作用,百分表出现假读数。
消声蜗壳对锅炉离心引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原风机与不同消声组合试验所得的气动性能对比如图3 所示。在小流量区,风机内部的流场分布发生偏心现象(C处),叶轮流道E侧,气体比较充实,叶轮流道F侧气体分布较差,与原始风机内部流场分布相比,其锅炉离心引风机叶轮流道的充盈性差。试验结果表明: 由于穿孔板相对于光滑的铝板有着较高的壁面摩擦阻力,导致加装穿孔板后的风机压力和效率在整个测试工况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种消声组合方式的压力损失并不相同,当额定转速为3 800 r /min,在设计工况下,A 组合改进风机全压降低了约16.0 Pa,效率下降了约1.28%; B 组合改进风机全压降低了约5.0 Pa,锅炉离心引风机效率下降了约0.9%; C 组合改进风机全压降低了约36.8 Pa,效率下降了约3.18%; D 组合改进风机全压降低了约45.8 Pa,效率下降了约3.28%。
主要由于安装穿孔板的面积不同,导致不同消声组合方式的摩擦损失不同。B 组合即只在风机后盖板上安装穿孔板,风机压力损失小。锅炉离心引风机采用3种不同流量的五孔探头,测量了风机蜗壳内流体的三维流动,得出传统一维蜗壳型线设计方法忽略了风机内部严重的泄漏情况,应根据流体实际流动进行修正的结论。不同工况下,风机压力和效率损失也不相同,在设计工况及偏大流量工况下,锅炉离心引风机压力和效率损失较大,效率也同步降低。主要原因是大流量工况下,蜗壳内部气流速度较高,气流与穿孔板之间的摩擦损失增加。消声蜗壳为A 组合形式时与原风机的出口A声级随流量变化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不同工况下,A 型消声蜗壳的降噪效果不同,锅炉离心引风机在额定工况点附近,降噪效果好; 在大流量工况下,降噪效果变差,这主要因为大流量情况下,蜗壳内气体流速较大,而气体流速对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影响很大; 在小流量工况下,风机流动恶化,风机振动较大,导致振动噪声很大以致降噪效果反而变差。与原风机相比,在额定工况点A 声级降低约4.5 dB( A) ,在大流量工况下,A 声级降低约3.6 dB( A) ,在小流量工况下,A 声级降低约1.9 dB( A) 。
锅炉离心引风机与4 种消声方式风机的A 声级对比。根据风机噪声频谱,穿孔板加玻璃棉吸声蜗壳的吸声性能中高频好于低频,风机基频噪声在设计点能够降低12.5dB(A)。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种方式都有着不错的降噪效果,其中C 型改进风机降噪效果好,在额定工况点附近总A声级能降低约7 dB( A) ; B 型改进风机降噪效果也比较理想,优于A 和D 型改进风机; A 型改进风机的消声效果***差。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应该是电机噪声通过蜗壳会被放大,而没有被吸声材料有效吸收。但后盖板加装消声材料,恰好吸收了电机的部分噪声,因此后盖板加装吸声材料降低风机噪声明显。
本文对吸声蜗壳对风机降噪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单独蜗板、后盖板、蜗板与后盖板、蜗板与前盖板加装消声材料的4 种方式进行了试验测量,在锅炉离心引风机全工况范围内,风机噪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蜗板加后盖板组合的降噪效果好。由于穿孔板摩擦损失较大,气体流动阻力增加,导致风机压力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比分析改型前后风机数值模拟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可知,采用修改的k-ε模型进行计算发现改型后风机内旋涡强度减小,蜗壳出口靠近蜗舌处流动分离得到改善。通过试验证明相对于周向蜗板加装消声材料,风机后盖板加装消声材料消声效果明显,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风机压力损失小。也证明了消声蜗壳有很好的降噪效果,并且锅炉离心引风机蜗壳尺寸虽然有一定的增大,但相对于消声器等其他降噪方法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对风机进出口安装条件有限制并且对噪声有一定要求的离心风机,吸声蜗壳是较好的选择。
为改善锅炉离心引风机受气体粘性影响导致流动分离加剧的现象,在传统蜗壳型线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气体粘性力矩对蜗壳壁线分布的影响,并采用动量矩修正方法对其进行改型设计。金属叶轮是离心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离心风机的性能。另外,为真实反映风机内流场分布情况,在标准k-ε 计算模型的扩散项中加入粘性应力作用,使其高计算误差降低至3%。对比分析改型前后风机数值模拟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可知,采用修改的k-ε 模型进行计算发现改型后风机内旋涡强度减小,蜗壳出口靠近蜗舌处流动分离得到改善。试验结果表明:改型锅炉离心引风机出口静压提升约25Pa,较大全压效率较原型机提升约10%。
同时,由于蜗壳张开度扩大能够***流动分离,使蜗舌附近区域的旋涡强度及其影响区域减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多翼离心风机噪声2.5dB。多翼离心风机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工业生产中主要耗能设备之一,蜗壳作为离心风机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件,其结构的不对称性及内部流动的复杂性会对叶轮出口气流角造成较大影响,使其沿圆周方向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使用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测出PL3位置的静压和PL5处的流量压差,然后再根据其他测量的数据算出风机全压和静压试验装置。而在风机实际运行过程中,锅炉离心引风机叶轮出口气流与蜗壳壁面间存在强烈的非定常干涉,使得蜗壳壁面成为风机的主要噪声源。因此提高蜗壳型线设计水平,不仅能改善风机气动性能,还能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离心风机蜗壳型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能真实反映蜗壳内流体流动状态的设计方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